战争让许多人发生了改变,这些上过战场,扛过枪,杀过敌的人,自带一股硝烟的味道。
斯拉克明白,这些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他们的人生观已经和普通人完全不同,他们面对过太多鲜血和尸体,对于人生和这个世界,有着另外一番理解。
虽然安西的出现,让斯拉克略有紧张,但随着课程开始,他还是进入状态,尽心尽力,扮演起一名老师的角色。
按照斯拉克之前的想法,课程应该是由简入繁,前面是一些基础东西,大多是理论性的,关于人类交流的逻辑。
比如面对一个陌生人,你需要快速判断出他的性格,背景和行为逻辑,人是有共性的,在不同身份环境中,会具有相同的特质。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军人,无论他是在哪里服役,是什么兵种,他们的行为都免不了“命令”“服从”“行动力”等要素。
只要抓住这些要素,你就找到了与他们沟通的“点”,这就像一个通道,可以直达对方内心,寻找与对方的共同点,然后贴合,再输入你想表达的东西,可以事半功倍。
斯拉克的语言很简练,而且惟妙惟肖,在授课时,他的肢体动作很多,很容易就能理解。
克莱拿着小本子,不断记录着,并时不时与斯拉克互动,显得很轻松。
但安西不一样,他对这种课程一直是反感的,他的性格和模样保持一致,都是那样粗犷。
不过对此,斯拉克还是有办法的。他会引用一些笑话,并且时不时恭维几句德意志军人,这让安西慢慢不再紧张,没多久,就融入了这个“耍嘴皮子”的节奏。
不得不说,斯拉克还是很有本事的,在他的教导下,克莱与安西都取得了许多进步,两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最关键是心理上的,两个人逐渐克服一些交流障碍。
比如克莱,他懂得了如何控制“紧张”,语言组织的逻辑能力大大加强,甚至可以针对一个问题,自己说上半个钟头。
而安西,他懂得了如何控制“情绪”,知道在表达自己思想时,遇见别人的“对抗”是正常现象,不必为此恼羞成怒。
这种语言训练课,每周会上三节,随着克莱与安西的进步,斯拉克的钱包也开始鼓起来,当然,最后埋单的是帕尔。
这个犹太富豪,根本不在乎这几十上百的马克,毕竟克莱和安西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相比起未来的收益,这点儿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真的不像一个犹太人,要不是他还参加犹太教的活动,克莱都以为他的犹太人身份是“假的”。
就在克莱专心进行“修炼”的时候,一颗炸雷,却突然在慕尼黑响起。
一场颇受瞩目的审判,正在慕尼黑法院上演。
喜欢德意志风暴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德意志风暴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