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那边传来消息,说是长沙郡的康王也起了心思,想要拿下荆州的兵权,不过,荆州的赵玄甲本身其实也已经脱离了朝廷,他们两人都是心思各异。”
“殿下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而且也很难。”
如何不难。
想想这些年,太子殿下是怎么过来的?
未曾及冠之前,虽然被定下了太子之位,可是,也真因为如此,那时候,就被陛下处处打压,东宫的储君之位,其实连丞相府都不如。
太子殿下却也能看清形势,选择了藏拙。
如此一来,也能让陛下放心,让李林甫这样的奸相放松了监视,从而轻视太子殿下。
直到大乾皇权岌岌可危的时候,太子殿下才一鸣惊人。
却还是要面临着被李林甫把持着的朝堂,一步一步夺回了属于监国太子的权力。
而如今,却还要面临几个太守兴兵作乱,还有几个亲王心思各异。
更大的敌人,则是北方。
一旦蒙元和北燕联合起来,吞并了金贼,他们的财富积累、兵力之强盛,必然再上一层楼。
金贼之后,恐怕就是这大乾了。
而眼下,二人虽然都是异类,可一个御史中丞,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却也足以相互支撑着立身了。
在这朝堂之上,那也是监国太子身边的近臣、红人。
当然啦,他们其实也算是被太子拉上了东宫的战船之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就这样,且不提一个御史中丞、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如何私下串联,只说翌日一早,两人继续向东南而去,终至长安。
见到太子殿下,双方都是各自上报了肃正陇右道的成效。
萧奕听完之后,开口道:“陇右道旱灾数年,现在来看,旱灾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在人祸。”
“御史台和锦衣卫如今有着监察天下之责,这一趟陇右道之行,你们也该看到了,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对于大乾国祚的影响。”
“正所谓,小官巨贪,越是偏远地区,因为朝廷对其掌控能力薄弱,也因为路途遥远,一来一去,可能就是月余的时间,消息的传递、朝廷管理权力的效果,都是有着影响。”
“甚至是有传言,什么天高皇帝远。”
“所以,御史台和锦衣卫的监察百官,重点不是在这京师,而是在地方。”
房宣当然有数。
这是太子殿下在要求他严格一些,以后要重点培养巡察御史,对地方上的官员的监察力度要加大,以防再一次出现一个知州直接把控地方,一个太守甚至是可以拥兵自重。
萧奕看着陆铭和房宣两人,笑着点了点头,称赞道:“肃正陇右道一事,你们两人做的很不错,孤也非常满意,有你们二人在,孤相信以后的大乾必然是政吏清明、上下一心。”
两人连忙躬身施礼,以表谢恩。
其实,这两人回来,京师的百官们可是担忧了好几天,做什么事情,都是中规中矩,万万是不敢有什么差错。
要知道,前不久,李林甫在刑场被斩首的时候,可是还有一百多贪官污吏,被他们御史台和锦衣卫从陇右道那边押送过来了。
而后来,也传出来,陇右道那边是人头滚滚。
现在的御史台和锦衣卫那是凶名在外,谁都不想被殿中御史弹劾,被锦衣卫缉拿审问。
好在,一直到了四月中旬,御史台和锦衣卫也没在京师闹出什么动静来。
而四月底。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江东的董琢,终于是有了一个结局。
燕王殿下以燕云十六骑,北拒袁邵、南征董琢,经过了艰苦奋战,终于兵临两个太守所在的都城之下。
北地白起接连斩杀了袁邵的两位大将军颜良、文丑,然后直指冀州城。
江东那边,萧政带兵打败了董琢的几个大将军,又平定了十三连环坞的水匪,最终到达了建康城外。
因为董琢这边,稍微有一点儿难打。
几个大将军倒是没什么,只有一人,给萧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那就是吕布。
此人竟然也是天生神力,战斗力太强。
王翦、蒙恬两人于军阵之中和吕布大战一场,最后也不过是平手。
萧政本来还起了爱才之心,想要收服这样的人。
因为他也看了邸报,知道自己的大哥在凤凰岭,只几招,就杀了同样是天生神力,且和岳红翎打成了平手的李玄霸。
而岳红翎的实力,萧政自然是十分清楚,能够和岳红翎打成平手,已经是武力值很高了。
然萧奕却轻而易举就打杀了李玄霸。
这等实力,让他多少有一些担心以后对上,可能比较难以战胜。
所以对吕布起了爱才之心,想要多多获得这样的人,以后也好挡住萧奕之勇。
可惜,吕布这人没能直接答应萧政的拉拢,虽然在庐州城一战,以王翦和蒙恬两人打的吕布退守,还是没守住,回到了建康,却没能直接投降。
望着建康城的高大城墙,萧政一时间稍微有一点儿犯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