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长安。
习政殿中透着股浓郁纸墨气味,书架上已摆满了文书,下方还堆着几个书箱。
而就在几天前,这里还是空空如也。
萧奕就算是有着金丹护体,也没有天天秉烛处理政务,当然也从来不肯荒废一日。
大乾平定了内忧外患。
此时此刻,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稍有不慎,可能一朝回到贞元前。
他打开了一本册子。
若让旁人看到,大概看不明白册子上的内容。
因为这上面都是用简体字书写,与大乾的字体做了区别,还有自家弄出来的特殊字符等。
上面写着的都是他临时所做的笔记,也算是一个规划。
诸如:
“开疆拓土”
“天下大同”
“制度优化”
“轻徭薄赋”
“休养生息”
“工业革新”
“教育强国。”
“国民经济。”
等等。
萧奕手握着一支狼毫笔,准备对上面自己所陈列的内容进行一个批复。
“开疆拓土和天下大同基本上算是实现了,在今后的几十年,北地无战事。”
“但是如何安抚民心,却又是一个问题。”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不能百年之后,北地蛮夷再起,对中原之地继续侵略,成为了一个大隐患。”
“开民智、保民生、大力发展汉语、汉学、汉礼,不知礼,无以立也。”
然而,只写了一半,他却又停下笔来。
“全民教育,大乾本地都没能建立多少公立学校啊,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实在是太差了。”
心中自语着,摇了摇头,不管如何,还是要一步一步来,还是要走下去,还是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
“移民屯田、治黄河、整治贪官污吏,京察天下……。”
册子不是很大,已写了很多东西,却也都比较杂,比较碎,萧奕的眉头便微微皱了起来,有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三宝太监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殿下,燕王殿下的信使到了,燕城已经被攻克,燕主慕容胤身死于通州,首级也被送来了。”
“召。”萧奕收起了自己的小册子,道:“再去请相公们前来议事。”
……
“诸卿且先看这封战报,燕王在北伐燕贼,取得了胜利,燕城被攻克,慕容胤也已经死在逃亡通州的路上。”
郭子仪接了,看完之后,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道:“和我们所料不差,大乾火炮一到,拿下燕城不过是时间问题。”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大乾从此实现了天下一统,永远解决了北地蛮夷之患,从此可以安心中兴大乾了。”
他倒是聪明,只口不提燕王萧政。
戴光等人也是紧跟其后,纷纷道贺。
不管如何说,如今的大乾也算是解决了北地蛮夷之患,建立了伟大功业,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这种事情,确实是值得可喜可贺的。
至于燕王萧政这个问题,自然是能闭口不谈,那就绝对不谈。
因为谁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如何想的,更不知道,太子殿下当初和燕王殿下是如何定下约定。
若是……若是太子殿下又用燕王殿下钓鱼,和用秦九韶一样,直接钓了朝中十几位官员,最高的已经到了正四品大员了。
就这么看着秦九韶在那里勾结朝中官员,就那么看着他们在那里反复横跳,最后一口吃下。
斩首示众、抄家流放。
好好一个富贵人家,一夜之间,就被关进了天牢,之后,还要被流放到安北都护府那种苦寒之地。
如今,太子殿下一点儿提示也没有,似乎就想要看着他们这些六部尚书、九寺卿正们自己做个选择。
若真要是选择,那他们自然还是选择太子殿下啦。
萧奕坐在首位,笑着道:“确实可喜可贺,大乾能够平定北地蛮夷,可以一统天下,诸卿的功劳也很大。”
“如今战事即休,此后天下太平,那么,如何治理天下,如何治理这偌大的疆土,将会是一个更加严峻的考验,也是一个更为繁琐的任务。”
“诸卿,孤希望你们能够明白,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也希望你们做好准备,不能有任何携带之心,我们一起治理好这个大一统的大乾帝国,实现真正的大乾中兴!”
对于文武官员、乃至于百姓们而言,贞元二十六年的开年,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事,也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开篇,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出来,如今的大乾不一样了。
于是每个人都想要亲眼目睹这场盛典,见证盛世的开端。
……
“臣弟,拜见殿下。”
萧奕端起蓝桥风月,递到了萧政面前,道:“三弟,辛苦了,此番,你的燕云十六骑劳苦功高,且先让大哥位你接风,等大朝会再行封赏。”
“大哥,这一次能攻克燕城,大乾火炮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真是雪中送炭,还有将士效命,臣弟可不敢居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