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二十七年也进行了一次问政。
不过,去的不是东南,而是东北,也就是安西。
如今是贞元二十八年,又一次的问政开始,自然要去安北。
可如今大乾已经建立起来好几个码头。
那么巡视大乾港口的事情就万万不能再拖了。
所以自然也就把安北的问政放在了明年,今年就去安东都护府,再转道去巡查一下大乾的几个大港口。
这无疑是给整个安东之地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也带来了一些动荡。
毕竟,大乾的监国太子其威望是无与伦比的。
就算是这安东之地不是他征服的,而是燕王萧政,可燕王殿下如今都臣服于太子之下呢。
关键是,监国太子虽然没有征伐北燕,却平了蒙元啊!
在百姓们的心中。
大乾禁军是比燕云十六骑还要强大的军队。
火热的七月到来,关中之地热浪一阵一阵。
太子萧奕照例带了着东宫卫率,还有太子妃杨玉环、皇太孙萧琰等,随行三千余人浩浩荡荡的向东北而行。
走的是已经快要修通的京师到安东都护府的主干道,沿途经过的州城是最多的,真的是直接联通了南北,比大运河还要重要呢。
回到当下,监国太子萧奕一路到了保定关。
先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
为纪念世代镇守在这里的大乾英魂们,也为了纪念当初征伐北燕而牺牲的战士们。
同样,也是为了安抚如今散落在各处的燕云十六骑将士们的心。
之后,就去了大乾的最大的码头。
也就是渤海码头。
这个码头可以直接到达高丽,然后再从高丽到达东瀛,是一条重要的航线。
只是太子萧奕看着规模比较大的框架而堆积如山的木料,还是忍不住道:“这内河码头倒也罢了,海水远比河水侵蚀木料厉害,建造出的码头,能用多少年,有谁能告诉孤吗?”
已经晒黑了一个色号的工部大臣赶紧跑过来,道:“好叫殿下知道,臣已经请教过泉州、苏州市舶司的同僚,所用的木材全部都是由两广采集而来的铁力木,耐磨、抗腐性强,抗白蚁,不易变形。泉州码头就是由此所建,到现在还依然坚固。”
东南之地的出海,其实很早就有了,而大乾建立之后,东瀛也曾派遣了遣乾使,而东南那边也有一些海商出海,去东瀛那边做生意。
毕竟风浪越大,越赚钱嘛。
所以泉州很早就出现了码头,只不过,那时候的规模比较小。
远远是比不上现在的规模。
毕竟历史的长河流到了这里,民间和半官方的海运漕运算得上是历代之巅峰,造就无数腰缠万贯的富贵人家,只不过地理位置所限制,这些人多在扬州、杭州、泉州等地。
对于大乾如今要在北方建港口,他们虽然绝没有胆子组织或者搞破坏,但触及自身利益,非暴力不合作还是有的。
好在,朝廷还有皇商。
这皇商一出手啊,就知道有没有。
背靠着朝廷,最大的靠山又是当今太子殿下,完全能一路开绿灯。
多少东南商贾都不自觉地倒向了皇商。
而东南问政之后。
连东南富甲一方的沈万三都成了皇商,都倒向了太子殿下。
这一下子。
东南那边完全就内部对抗,一些反抗的,直接就被孤立出去,从而开始跟不上节奏了。
说到底。
商业的发展是永远离不开朝廷的支持和协助的。
等到了燕京,按照太子殿下的指示,猪挑肥的宰,对于安东都护府的士农工商可以跟当朝监国太子,公认的中兴之主一起一顿吃饭,虽然说是分桌而食,但足够他们回家吹一辈子,哦不,三辈子了。
所以,当太子萧奕进了大殿之后,所有参加了宴会的人赶紧行礼,同时眼光贼溜溜直转,却也没人敢大着胆子往他身上瞟一眼。
这可是监国太子啊,封建君权时代,还是一个把整个国家从贞元二十三年那样的混乱中带出来的马上监国太子,足够让这些没有啥政治地位的人战战兢兢,小心伺候。
这可是天朝上国的监国太子,可是以一己之力平定了四夷,建立了大同天下的大乾。
这可是开创航海贸易,说出了日心说、大陆是个球形,并且让大乾海商到达了西洋,见到了天竺、大食什么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监国太子。
真要是说这位监国太子的丰功伟绩,今天这一晚上,估计都说不完呢。
当然,太子萧奕也不管他们怎么想,坐下就说,“孤也是第一次到安东这边,还不太了解这边的风土人情,今日呢,就是一个简单的宴会,请的也是各界名流代表,士农工商皆有,也是和东南问政、安西问政一样,就想要了解一下,如今大乾治下,百姓的生活如何?”
“大家也不必有什么顾忌,想要说什么就说什么,若有一些隐情,确实不方便当众说出来,事后也能放个秘本,孤也会看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