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帝目光幽幽,轻轻翘了翘唇角。
不,不是江天先生传来这些消息的。那老小子,宁可自己查,也不会让他查。因为他不信任他。
这些消息,全是自己那个讨厌的儿子传来的,但他不能对任何人说。
可不得不说的是,这一趟大齐之行,这小子真的是查到太多有用的消息了。
只怕这些消息,也有可能已经传到别人耳朵里。所以,他回来的路上,怕是凶多吉少。
“皇上,如果靖北王殿下真拿到了重要的线索,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接应一下?老奴担心殿下会有危险!”
凉帝目光淡淡:“如果他连这点事都办不到,那就活该不能为他师父翻案……”
高环瞄了一眼,不觉暗暗一叹:
唉,皇帝的心思,真的是太难猜了。
*
另一头,快马加鞭,萧祁御带着沐云姜在路上走了三天,来到了谈州郡。
谈州有个名儒叫:郭孝州,是当世第一大儒。
此人在谈州开了一个学堂叫:仁孝书院。专门收天下贫寒人家但有才华的人入山读书。
这所书院,和京城的龙门书院一样举世闻名。
所不同的是,龙门书院专收有钱有权人家的弟子为学生,真正来自寒门的极少,因为这里的学费较高。
而仁孝书院,所收学费不及龙门书院十分之一。
当然了,生活条件相对来说也较为清苦,虽有朝廷补贴,还有各财阀士家的捐资,但依旧以清贫传世。所出弟子,皆是真正考虑民生疾苦的。
沐云姜的二哥沐云徵就因为家中清贫跑来这里读书了。
在这里读书有一个规矩。
必须是家境中下的学子。
必须在学院先做半年打杂的,然后再读两年书。
在此期间,不能回家,不能叫苦。
熬过这些,第三年,只要学识优异,就可进京赶考。如果读书的两年内,成绩特别优秀,则可以参加春闱考。
春闱考是天子为选拔人才所特立的一次科考,所有来京考试的,必须是教官推荐的。必须有推荐信。分为文试和武试。
本来,回京,他们是不用来谈州城的。
但是行经路上时,沐云姜掐指算了算,觉得不妙,她忽记起自己这个聪慧的二哥就是因为想争那个春闱的名额,被人暗害,睡了师母,而正好被师父撞见,最后被车裂而死的。
在大凉,尊师重道是为大义。若有人连师母都敢辱,那就是道德伦丧,必须处以极刑,才能警醒世人,不可效行。
她掐了掐时间,差不多了,就让萧祁御绕道来此。
仁孝书院设在谈香山上,本是一大户人家避暑的宅子,后来那家主犯了事,家产都被抄没了,大儒郭孝州因病回家,凉帝萧离念其才华出众,特赠了这华宅,希望郭孝州可以以家立书院,有生之年,多收学生,再为大凉培育良才。
郭孝州回乡后,起初因为身体不见好转,只收了五六个学子,后来身子好了,才越收越多,慢慢的就有了这样一个学院,在朝廷,那是颇有名望的。
学生们皆以成为郭大儒的学生为荣。
但是这位郭大儒呢,学识是很高的,就是有点喜好年轻女子,且必须是才女,他如今已经六十多了,但府上呢,至少纳了三房美妾。
这不是说他只纳三房,而是他之前纳的,都被他转嫁他人了。每一个都待不了一年。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他送走。
前世,沐云徵就是睡了郭大儒的美妾,才死于非命的。
沐云姜知道,但凡世间男子,好采阴补阳的男人极多。很多老色鬼,都喜欢挑年轻貌美的下手。
很多有钱有势的权贵,甚至还会比风头,看谁纳的小妾更美,谁更有才华。有时甚至于互相赠送,私谈个中乐趣。
所以,虽然这个大儒,有纳妾之癖,也无人敢说什么——民风就是如此,男人三妻四妾,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只是,当沐云姜来到仁考书院求见沐云徵时,书院中的学子却说:“沐师兄不是回家省亲了吗?之前,沐家与靖北王府联姻,曾有书信来。沐师兄一个月前就回家了……”
沐云姜听了,呆了好半天,不对啊,明明二哥回信说了,书院院规严厉,他不能回府庆贺小七大婚。
“不对,这事肯定不对。”
从山上下来,沐云姜想来想去有问题,转头对萧祁御说:“二哥说不回肯定不会回。他出事了。”
她心里顿时大急起来。
萧祁御把身边的人遣得远远地,低声安慰她:“你非要绕到这里,是不是前世,你的二哥就是在这里出了事,你才急巴巴赶过来,半刻都不愿意耽搁?”
“对。前世二哥就是睡了郭大儒的小妾,才被施了车裂之刑,死得惨烈。”沐云姜转头望着那座学院:
“这学院,是世人眼里的神圣之所在。能进这里的学子,将来都有机会跃龙门,外头名声那么好,但在我二哥出事后,竟施以极刑,都没通知京城我们沐云,为什么我觉得不太对劲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