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决定签下一名新援,是为了增强阵容厚度?还是要加剧队内竞争,并试图代替原来的首发球员?”
“我想起贝隆加盟的时候,身价是2800万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天价转会。他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是你总想着让他出场,将斯科尔斯的位置前移,这完全打乱了球队原来的比赛套路。”
看出端倪了吗?
弗格森签下贝隆,本来就是为了改造曼联中场,改变原来的比赛套路是理所当然的。
加里·内维尔的这一席话,重点就在两个地方,2800万英镑的天价,试图代替原来的首发球员。
贝隆不仅仅是以天价加盟,而且领着当时英超最高的周薪,足见弗格森对他的看重程度。
但反过来,曼联更衣室的球员会怎么看?
中场四大天王可都是当时欧洲足坛各自位置上最好的球员之一,贝隆在意甲是踢得很好,可他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就一座意甲冠军而已。
可曼联手中有多少联赛冠军?甚至还有欧冠冠军!
加里·内维尔说这席话的时候,同时也是在为九二班的另外一名球员尼基·巴特叫屈,他认为巴特是非常优秀的球员,但贝隆的到来,严重挤压到了巴特的出场时间。
事实上,后来贝隆失去主力位置,顶替上来的就是巴特。
这一捋,问题是不是就很清楚了?
贝隆的到来,不仅在转会费和年薪上盖过了更衣室的大佬们,还严重损害了大佬们的利益,同时也挤压到了大佬的伙伴们的出场时间。
结果就不用说了,大佬们不带你玩了。
这个跟迭戈·弗兰被范尼斯特鲁伊冷遇,是不是很像?
大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不然的话,新援“融入”新球队,怎么一个融入法?
而在杨浩所处的当下,贝隆还在融入曼联的过程当中,弗格森的战术改造还在继续。
所以,曼联拥有全欧洲,丝毫不输给皇马的超强中场阵容。
杨浩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继续以过去那种方法,死磕曼联的话,马竞凶多吉少。
“从对阵拜仁慕尼黑的比赛来看,我们的容错率太低了。”杨浩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球员年轻,缺乏足够的经验,面对球场上的一些情况,无法做到及时的随机应变,再加上球队的技战术偏向主动出击,那容错率自然就低了。
不管是之前的联盟杯,还是第一阶段小组赛,杨浩都没有太多的感觉。
可现在,第二阶段小组赛踢了两场,杨浩就感觉到,比赛的强度完全不一样了。
直接就上了一个大台阶。
“我们必须得在冬歇期做调整,不然的话,碰到曼联会吃大亏,小组出线没多少指望。”
杨浩的这席话,让教练组成员们都陷入了思索。
足球比赛从来都不仅仅只有实力,也不仅仅只有战术,还有球员的临场发挥。
临场发挥也不仅仅只有状态,比赛中的随机应变也非常重要。
而这就需要经验。
“我们太年轻了。”胡安马·利略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是优势,但也是劣势。
“有经验的球员,上了比赛,能够准确把握对方的体能是否出问题,临场发挥出来的状态是否回落,战术体系里的各条线之间是否出现脱节,体能消耗后中后场的防守水平什么时候开始下降……”
“这种比赛中的判断,非常倚重球员的经验,而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所欠缺的。”
杨浩深以为然。
如果对阵拜仁的那一战,马竞能处理得更有经验一些,最后时刻估计就不会丢球了。
在杨浩前世,很多都说,皇马是一支非常特别的球队,从齐玄宗到安切洛蒂,一次次在关键时刻逆转,一次次在关键时刻破局。
刚开始,所有人都觉得是运气,可后来他们就不信了。
运气不会每次都这么巧吧?
答案就是,他们的经验非常的丰富。
同样是被对手压着打,有经验的球队就能沉得住气,等待着局势变化,趁着你体能消耗到一定程度,比赛状态回落的时候,突然压出来,给你致命一击。
又或者,直接守到你体能开始不行了,他才压出来收割战果。
现在的马竞欠缺这样的经验,因为球员太年轻了。
而曼联就很有经验,也很有耐心,并且极其顽强。
这一点从他们99年能够不断地上演逆转,最后更是在欧冠决赛中逆转拜仁,就可见一斑。
“说实话,”胡安马·利略看了看杨浩,又看了看周围的同事,最终还是决定说了。
“我们全队从教练到球员,所有人,包括俱乐部管理层、工作人员,全都没有任何欧冠第二阶段小组赛的经验,之前对比赛的强度预估也是有点不足。”
这也是一句大实话,尽管不大好听。
从过去的两场小组赛来看,马竞都是占尽了优势,但都拿不下来。
总觉得差那么一口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