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担任营业部主任以后,在抓管理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由于管理力度之大,以至于营业部尤其从事对公、国际结算的员工产生了不满情绪,觉得有些吃不消了。
但是,梓涵觉得,这种结果正是他所希望得到的,因为之前营业部的情况实在是看不过去,必须下狠手、下重手整治一番。
梓涵还没来支行工作的时候,李梦瑶担任营业部主任,发生过银行承兑汇票丢失的事件,事后也没找到。
这只能说明是管理混乱所致。
后来的主任孙奕楠,甚至都不敢给对公柜开会,因为对公柜的那几位女孩子牙尖嘴利,主任说一句,她们顶三句。
老于来了,营业部每天的考勤、着装、晨会、班后总结,样样不能少,这些孩子直喊“受不了”,要“崩溃了”。
支行在召开季度经营分析会,梓涵坐在主席台上,看见营业部的一位女孩子坐在那里闭目养神,似睡非睡。他心想:你不好好记录也就罢了,竟然跑到这里睡觉!
会后他告诉老于,建议会后问一下这个孩子,行领导会上说了什么?你记住了什么?
没想到,老于在营业部内部会议上通报批评这个孩子以后,这小丫头直接冲到梓涵的办公室:“行长,支行开会的时候我没有睡觉!我有些累,只是闭目养神!”
梓涵看见这孩子气呼呼的样子,脸涨得通红,他只是淡淡地说:“知道了。”然后就忙他手中的事情了,不再搭理这孩子了。
这种“朽木”属于茅坑里的石头,他懒得搭理。
可想而知,管理这样的团队,对于老于来说确实是一块“硬骨头”,怎么办?
梓涵和几位行领导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对公柜的几个“刺头儿”调开,与网点的人员互换:你们不是“抱团”对抗营业部一把手吗?那好,就把你们拆开,我就不信你们能翻天?!
营业部的秩序很快有所改观,由于受不了严格管理的,有的人主动辞职,有的人去了其他网点,再也翻不起什么浪了,对于新系统上线后的差错,营业部又采取了重罚措施,所以在业务方面的差错减少了很多。
支行的网点分布在城北的各个地方,除了支行本部以外的网点,中午几乎没有办法保证有可以吃饭的食堂。
营业部依靠机关,支行本部的员工有属于自己的餐厅,不仅中午可以吃饭,早上也有早点供应。中午,支行的办公室、会议室还有可以为一些员工提供休息的地方,虽然比不上省行机关,但条件已经非常优越了,如果还不满足,那你就去网点锻炼锻炼吧。
为了营业部员工可以有更多的午休地方,梓涵开会时候要求办公室尽快将原来那间堆满杂物的房间收拾出来作为会议室,中午可以作为营业部员工休息的地方。
周末,梓涵和朋友去丰裕乐园或者东大钓鱼,事后,他会开车将所有渔获送回支行,让食堂的师傅收拾好,第二天食堂师傅为员工做红烧鱼。王师傅负责食堂管理,针对梓涵经常送来的鱼,他曾经一再提出,应该给梓涵付钱,梓涵当然谢绝了。
这些都是他和朋友比赛钓鱼的成绩,有时候,他会有意多钓一些鱼,就是为了能让支行本部的人员都能品尝这些成果,他知道,二十五斤鱼是可以供机关全员享用到的,这个重量也是王师傅告诉他的。
当他后来即将离开支行的时候,王师傅记录了所有梓涵送来鱼的账务,他按照每斤十五元计算,说应该给梓涵支付这些年的渔获几千元。当然,他不可能要这些钱,支行给他了很多,他认为自己的付出却是很少,很少。
随着业务的拓展,他也好像摸着了支行工作的要点,梓涵也不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紧张和纠结,这时候,他已经进入得心应手的阶段。
每次省行召开的城区支行协调会、分析会,省行的季度分析会、总结会,年度工作会等等,梓涵也可以侃侃而谈,就像其他支行行长,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行领导听上去觉得,支行的前景一片光明,形势一片大好。
半年之后,城北支行的发展潜力迅速显现,支行的公司部与管委会新成立的金融办关系越来越密切,之前,都是梓涵和主管公司业务的副行长出面,与管委会财政局、招商局的领导和经办一起联欢,现在基本上没有他一把手的什么事情了,支行公司部的这些年轻人,与管委会这些要害部门的同龄人在一起相谈甚欢,玩得很嗨,经过他们的努力,为支行带来了丰厚的业务。
管委会通过融资平台在国开行、农发行贷款,然后将提款放在华都银行,这一年的公司存款飞速发展,公司和个金业务一些小指标也落实得非常到位,三季度,城北支行已经位列前茅,如果不出意外,年底绩效考核完全可以排在全省前五。
支行有了公司部的支撑,支行其他网点的作用也显得不是很大了,因为这些网点确实没有任何新增存款的贡献。此时,梓涵考虑的并不是要“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要“论功行赏”和“末位淘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