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渊脸色骤变,这太子没完了?
不过细想,自己的身上,也没什么他能够揪住的把柄了。
想的没错。
刘启这一次确实没针对他,可接下来的内容,还是让他的表情一阵抽搐。
“父皇,之前段家一事,经儿臣后续调查,其中竟然还有官员涉及其中。”
“儿臣手中这个,便是涉事人员的名单,以及罪证!”
本来刘启是不打算现在拿出来的。
这些涉事的官员,有不少都是地方上的重臣。
经此一事,他们必然是要落马。
而朝廷现在正值用人之际,如此一来,减少这么多官员的空缺,父皇难免会头疼,处理起来也会非常的麻烦。
想的是等自己真正掌握实权,再对这些官员一个接一个的进行惩治。
可现在呢,刘启等不了了,也不想再等了。
杨文渊这帮老登,给脸不要脸,若是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当真还以为本王是个软柿子。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切都是段家逼的,确切的说,都是那段参逼得!
入狱几天,被折磨的秦尉,到现在还未能起身下床。
既然你段参有胆这么做,那本王就让你知道知道,这个世上,有些人是你这辈子都不能够得罪的,哪怕他是一时失势!
此时,朝中大臣一阵骇然。
当初不是查完了吗?涉事的官员已经多达三十多人,居然还有?
来福上前,接过太子手中罪状,一路小跑回去,将罪状递到了庆帝的手中。
摊开罪状,庆帝的脸色渐渐变得阴沉,压抑的气氛,弥漫在大殿之中。
可让众臣没有想到的是。
在最后,庆帝居然表情非常平静的,将罪状扔在了桌案上面。
通过前身的记忆刘启深知,这不是父皇不在意,而恰恰是他气极了的表现。
“呵呵,朕现在才明白,为何朝廷年年拨款,却还不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地方的问题,原来,都是养了这帮蛀虫。”
“来福。”
“奴婢在。”
“把这份罪状,拿给杨大人,好好看看吧!”
杨文渊看着罪状,表情甚是难看。
这里面所涉事的官员,竟然高达一百多人。
虽然他早就有了心里准备,可却是没有想到,刘启竟能够查的如此彻底。
这要是全部都处置了。虽然不会牵扯到自己,但自己下面的势力,必然会大幅度的锐减。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保他们。
保,势必要得罪皇帝,怕不是还会波及到自己。
但若是不保,以后下面的人,怎么看自己,还会有多少人,会为自己尽心尽力的办事?
“陛下,依老臣所见,虽然罪状上都写的清清楚楚,但毕竟是发生在地方上,其证据的真伪很难明辨。”
“无论是人证也好,物证也罢,都不能够完全的确定,这些官员所犯之罪。”
“故而,老臣建议,不妨派特使前去,细查问明以后,再由陛下定夺处置。”
说完这些,杨文渊身后的一些官员,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刘启心中暗骂。
道貌岸然的老王八蛋,说的真好,还明辨。
到时若是特使前去地方,官员们早就把屁股擦干净了,还会给朝廷留下罪证?
“父皇,儿臣认为杨大人所言有理。”
这小子,又要耍什么花招?
杨文渊心头一紧,有着一种不好的预感。
“不过,儿臣却是又更好的提议!”
许多官员面色顿时紧张起来,张望着高阶上的庆帝。
“有何建议?”
刘启微微一笑。
“父皇,既然罪状中,已经详细的供述了这些人所犯罪行,若此时派去特使,难免会打草惊蛇。”
“所以,儿臣所见,不如直接将这些人调往京都,再派特使进行细查。”
杨文渊一口老血,差点没从胸口中吐出来。
这哪里是更好的提议,分明就是釜底抽薪。
待那些官员入京,特使一到地方,在那些没有主心骨的小喽啰中,岂能查不出罪证。
“陛下!老臣认为太子之建议欠妥。”
“很多地方上的事情都很多,其中不乏还有正在赈灾,以及安抚流民的地区。”
“如若将这些官员全都调入庆都,难免会让地方政务上出现混乱。特使去查,最少要一两月,甚至是更多的时间,来来回回的,要是没查出什么,地方上要是出了更大的问题,岂不是给朝廷徒增麻烦?”
说完这话,杨文渊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重重的咳嗽了几声。
就像是听到了命令似的,一众官员纷纷站了出来。
“陛下,杨大人所言有理,如今我朝外忧内患,还要不日出兵匈奴,如再多一些麻烦,后果不堪设想啊!”
“是啊陛下,微臣以为,还是等太子击败匈奴后,再对此事进行严查也不迟。”
......
哇啦啦,可以看到,一众大臣,尽是站在了杨文渊一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