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渊?
不是怕,是实在有些烦了。
这老家伙就不能安分些吗?怎么有事没事的,就开始琢磨我。
可杨蜜一开口,刘启的心里,却是犯起了嘀咕。
“今日,我去的时候,贾思明正好在府上。我听父亲说,让他在你出征后,给你调拨两万担的粮草,同时,转告李寿亭,再给你调拨一些军械。”
“给我?”
刘启差点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杨文渊会有这份好心?
“对啊,就是给你。我也很奇怪,所以就想早点把这事告诉你,你也好早点有个准备。”
刘启沉思了片刻。
这事多亏有杨蜜提前告知,否则等到事发了,恐怕是就真要中了杨文渊的什么圈套。
“唔...”
杨蜜还没反应过来,刘启就一把将她抱住,在她的嘴上好好的吮了一口。
也不知过了多久,她一把推开刘启。
“外面还有人呢!”
刘启笑咪咪的,主动退开了一些。
“谢谢了。”
“没什么重要的事,等我临走时再去找你。你昨晚的表现,本王满意。”
说着,就要向车外而去,回头的眼神之中,饱含深意。
杨蜜又羞又愤的瞪了他一眼。
刚要说话,就听见外面,传来了侍人的声音。
“殿下,皇帝在未央宫召见您,说是有急事。”
刘启眉头微微皱起。
父皇才与自己见过面,要是没有重要的事情,绝对不会是选择未央宫召见他的。
骤然间,刘启的心中,隐约的,有着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走。”
刚到殿内,就见着杨文渊,以及诸多大臣全都在场。事情看来比自己相像的,可能还要复杂。
尤其是父皇的表情,看起来有些凝重的样子。
“父皇!”
“李大人,把情况跟太子说一下吧。”
庆帝话音刚落,李寿亭就站了出来。
“殿下,臣刚刚得报。”
“明国现已集结二十万大军,由大将军徐和带领,从紫荆城开拔,向梁国进发。按照行军的路线,期间会经过我大庆边界的幽南关。”
“为防有变,大皇子现已即刻赶赴幽州,与冯英将军等人进行汇合。”
这时,杨文渊的一句话,让刘启明白了,此次叫他前来的重点。
“殿下,事发突然。所以老臣向陛下提议,应当暂时取消您的出征之举,先应对明国,所带来的危机,待尘埃落定之后,再行其他计划。”
刘启当即质问。
“为何取消?”
“明国与梁国素有仇怨,很明显,明国就是冲着梁国而去,无缘无故的,怎会犯我大庆?”
李寿亭摇了摇头。
“殿下此言差矣,明国虽未与我大庆,有过任何的摩擦。但多年以来,明国日渐强盛,兵甲富足,对我大庆幽州,早已动了心思。”
“时下,看似是对梁国进军,但不能以此来确定,是否对我大庆,有不轨的意图。,我国自然是要早做准备。”
“殿下出征,虽并不与此事,有任何的冲突。可幽南关兵力只有三万不到,目前能够调拨的,也就只有大皇子手上的两万亲兵。”
“所以,臣等建议陛下,将之前从幽州,调拨给殿下的五万兵士,调至幽南关进行支援。待无变之后,再重新调拨给殿下进行出征。”
刘启环顾了一圈,杨文渊看似是面无表情,恐怕是心里,早就已经乐开了话。
事情确实发生的突然,可以说是打乱了刘启的一切计划。
目前在没有了这五万兵士的情况下,自己就只剩下了最开始的三万亲兵。
可以说,辗转间,自己就回到了解放前。
这就完事了吗?并没有。
就听庆帝忽然开口。
“刘启,不止如此,竟探报的消息。近日以来,匈奴与印之国来往十分密切,大有联盟之态。”
“印之国虽小,兵力却也有近十万之众。”
“就算是没有明国之事,你带着八万兵马前去,面对两方之敌,也无异于以卵击石。”
“朕思虑在三,本来是想直接取消,你的出征之举的,但还是考虑到,你也筹备了多时,想要问一问,你自己是什么想法?”
当真是天公不作美啊。
原本明国的事情,就已经是搞的自己够被动的了,又平添出来一个印之国搅局,实在叫人应接不暇。
还好,还好。
父皇并没有直接取消自己的出征之举,目前也仅仅是在杨文渊几人的提议。
暂时停止出兵?等待明国事变之后?
这个想法刚一冒出来,就都直接打消了。
且不说明国是不是有目的,对庆国有所针对。
就说他只是为了去打梁国。梁国又不是吃干饭的,岂能任凭他进行攻伐?
两方攻守对战下来,至少也要半年,或者一年,甚至是更久。
还有可能,明国不止是派出这二十万大军,后面还有可能继续进行派兵支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