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闻言,回想自己之前和赵构两次奏对的场面,不由沉默。
过了片刻之后,李纲才道:
“陛下毕竟年轻,还是太容易被蛊惑了。”
“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人已经在朝中成了气候,如今政事堂之中除了李某,其余宰相全部都同意割地求和。”
宗泽脸上露出失望和愤怒的表情,大声道:
“怎么能割地求和?金人贪婪,欲壑难填,就如同当年的秦国一般。”
“大宋若是开启割地的先例,金人只会得寸进尺,步步南下。”
“只有正面迎战,让金人尝到血的教训,才能缔结真正的和平,迎回二圣!”
李纲叹了一口气,道:
“宗大人所言极是,我又何尝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但眼下形势如此,我也只能找机会说服陛下,想办法将黄潜善和汪伯彦罢相,才能徐徐图之啊。”
宗泽摇头道:
“李大人,你和陛下接触不多,不明白陛下的性格。”
“我告诉你吧,时间拖得越久,陛下就越不愿意北伐。”
“你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掌控朝堂,联合正义之士驱逐黄潜善、汪伯彦这些卖国求荣之徒。”
“只有这样,大宋才不会成为第二个晋朝!”
李纲身体震动,脸上露出惊讶表情。
“晋朝?不可能吧?”
李纲很清楚,宗泽说的当然是从西晋到东晋。
宗泽正色道:
“李大人,你不要觉得老夫是在危言耸听。”
“呵呵,若是局势继续这样下去,大宋恐怕想要当第二个东晋也不可得了。”
李纲表情变得凝重起来,正色道:
“宗大人的话,李某铭记在心。”
“请大人放心,只要李某还站在这朝堂上一日,就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很快,李纲就再度进宫,面见赵构。
“陛下,臣以为,以宗泽之才,不应该去做区区一个襄阳知府。”
“若是金军不满意和谈再度南下,没有了宗泽,谁能抵挡金军的进攻?”
听完李纲的话,赵构的脸顿时有些发白。
“金军会三度南下?不可能,他们才刚刚离开没多久啊。”
李纲正色道:
“上一次金军二度南下,不也是在其班师三个月之后就发生了?”
听着李纲的话,赵构心乱如麻。
事实上,赵构心里也一直担心金军的第三次南下。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顺天府距离汴京不过几天路程,但赵构登基至今一直在顺天府停留,迟迟不返回汴京的原因。
他怕自己回到汴京之后就会引发金人的怒火,开启第三次宋金战争。
“那按照李卿家的意见,朕应该怎么办?”
李纲见赵构态度动摇,立刻不失时机地开口。
“臣以为,陛下可以让宗泽出任开封知府。”
“有宗泽镇守,汴京自然无忧矣。”
赵构连连点头。
“啊对对对,等会朕就让人拟旨,宗泽也不必去什么襄阳了,直接去开封就任吧。”
听完赵构的话,李纲也不由松了一口气。
开封府尹,毕竟是京师的知府,位高权重。
若是能再找到机会,李纲就可以劝说赵构将宗泽提拔进入政事堂宰相的行列,让主战派在朝堂上真正拥有能跟黄潜善、汪伯彦等主和派抗衡的力量了。
李纲趁热打铁,又开口道:
“为了防止金军南下,单单在汴京黄河一带设置防线肯定是不行的。”
“臣认为,河北才是陛下最应该关注的地方。”
“若是能在河北拦住金军,陛下自然就能在汴京,嗯,在应天府高枕无忧了。”
赵构一听,又觉得李纲今天说的话都挺有道理的,便道:
“那李卿家的意思是,让谁去河北主持军务呢?”
宗泽当然是最好的人选,可刚刚已经确定了宗泽负责驻守开封。
李纲忙道:
“张所在河北民间颇有威望,陛下可以任命其为河北西路招抚使,再让傅亮前往河东招抚。”
“只要河东、河北两地能稳住,中原就不需要担心了。”
赵构目光闪烁。
“张所?朕前不久才刚刚将其免官流放啊。”
李纲笑道:
“大宋朝堂上,起起落落乃是常有之事。就连臣,不也曾经被罢相再起复?”
“请陛下放心吧,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张所作为臣子,他是懂分寸的。”
见赵构依旧迟疑,李纲便继续劝说道:
“陛下,如今河北、河东都有小股金军肆虐,若是不能将这些金军彻底驱逐,下一次金人南下又能长驱直入抵达汴京和应天府城下了。”
“咱们就算是议和,也得先打出一些谈判桌上的本钱来才行啊。”
赵构终于彻底被说服了,点头道:
“好好好,那就这么办吧!”
【在李纲的力荐之下,宗泽、张所等主战派大臣占据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官职。】
【随后,李纲又大刀阔斧地整顿朝纲,处死了一大批之前曾经和金人勾勾搭搭眉来眼去的主和派官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