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警戒斥候部队,居然不警戒不侦查,反而跑去对敌军发动进攻。
这要是扑了个空,匈奴人主力刚好又从霍去病负责的这个方向来袭击汉军主力,那汉军主力恐怕就要吃到一场大败仗了。
故而卫青看到凯旋而归的霍去病时,一方面是如释重负之后的开心,另外一方面也狠狠地把霍去病给收拾了一顿。
不过霍去病和岳飞还是有两个很大的不同点。
首先,就是霍去病打赢了!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往往只看结果,过程并没有那么被重视。
都凯旋而归了,谁还会去苛责这位少年有为的霍将军呢?
其次,霍去病上面有人。
霍去病的大姨卫子夫可是大汉皇后,表哥刘据是大汉太子,大姨父刘彻更是大汉皇帝!
刘彻看到这个十八岁的侄子如此争气,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去追究霍去病擅自出战的责任?
最后,两人相处的时代不同。
霍去病所在的时代,是一个三代皇帝(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憋了几十年的劲准备向匈奴复仇的王朝。
而岳飞所在的时代,是一个三代昏君(宋徽宗、宋钦宗、赵构)随意败家,政治混乱,军备废弛的王朝。
两个王朝之间天然就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是涉及到士兵、装备、民心等等各个角落的。
而且,金国同样也是比匈奴要更加强大的王朝。
金日磾暗暗点头。
从这个角度来说,岳飞虽然失败,但也并非全都是他个人的错。
整个大宋,其实都是要为这场靖康之变负责,并吞下失败苦果的。
金日磾不由想起一句话。
英雄,乃顺应时势而生!
霍去病便是如此。
岳飞……
也不知道大宋接下来的局势走向如何。
希望岳飞能越来越好吧。
等等,我为什么要这么支持岳飞?
金日磾心中先是疑惑,随后又展开眉头。
或许是因为,我已经真正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大汉人,一个华夏文明的子孙了吧。
东汉世界中,坐在皇位上的刘秀看着岳飞萧瑟南下的背影,感慨万千。
“这个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啊。”
太子刘庄坐在一旁,颇有些好奇。
“父皇似乎并不怎么想怪罪岳飞的擅自出战?”
刘秀哈哈一笑,道:
“人嘛,有点性格脾气很正常,朕早就习惯了。”
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一点都不缺少不听命令擅自行事的刺头。
大名鼎鼎的吴汉,当年刘秀讨平关中,留吴汉镇守关中防备陇西的隗嚣,并叮嘱他:
“关中现在缺少粮食,如果继续集结大军只会让士卒缺粮逃亡。你应该将大部分士兵遣散回家种地,留少量精兵抵挡隗嚣便是。”
吴汉口头上答应,等刘秀走了之后却没有裁撤一兵一卒。
结果事情就如刘秀预测的一般,汉军大量逃亡,隗嚣来袭,吴汉最终战败。
后来,在征讨成都战役中,吴汉也不听刘秀的建议,一度被谢丰击败。
攻克成都之后,吴汉为了泄愤又把公孙述和延岑族灭,还对成都进行屠城。
此举完全违背了刘秀以仁德定天下的方针,气得刘秀发诏书大骂吴汉和副将刘尚两人,违背了“吊民伐罪”的宗旨。
但即便如此,吴汉依旧以功臣的身份安享晚年,刘秀还在吴汉病危时亲自前往探望,突出一个君臣和谐。
除了吴汉之外,眼下就在场的邓禹也值得一说。
当年邓禹受刘秀之命从河东郡渡河,进入关中地带,准备消灭盘踞关中的赤眉军。
刘秀派人传旨给邓禹,告诉邓禹赤眉军在关中荼毒无数,百姓无不翘首以盼大汉兵马到来,让邓禹直取长安,必定得胜。
但邓禹不听。
邓禹觉得现在去长安和赤眉军硬碰硬,并没有获胜的把握,于是他转头北上,把上郡那一带的陕北地区都打下来。
结果邓禹在前面打仗呢,他留在后面防守退路的冯愔居然造反了。
邓禹无奈之下,又派人回来禀报刘秀求助。
刘秀利用反间计,收买黄防除掉了冯愔,总算是让邓禹重新有了后路。
然后邓禹这才领兵南下,去关中和赤眉军大战。
结果,屡战屡败!
刘秀看不下去了,派人去诏告邓禹,说赤眉军几乎要把关中都吃光了,你赶紧带兵撤回来就行。
只要你一撤军,本来就饿肚子的赤眉军没了外敌,朕随随便便拿一根木棍当武器都能打败赤眉军。
然而,邓禹还是不听!
邓禹也是要脸的,之前冯愔的背叛就已经够丢脸了,他也想挣回面子啊。
于是邓禹继续和赤眉军决战。
赤眉军这边的口号很简单,现在关中没粮了,打赢了汉军还可以抢夺汉军的粮食,你们看着办。
于是饿红眼的赤眉军直接狂暴,在决战中把邓禹还有前来支援的另外一位东汉大将冯异一起打了个稀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