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也是大感无语,纷纷赞同。
赵普气愤地开口道:
“黄潜善和汪伯彦这些奸臣,实在是该死啊!”
这两个家伙,虽然也是士大夫的一员,但已经过分到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士大夫都看不下去的地步了。
能把扬州城搞成这种样子,把大宋这个国家搞成这种样子。
简直就是败类中的败类!
赵匡胤吐出一口气,表情凌厉地开口道:
“大宋将来绝对,绝对,绝对不能变成这种样子。”
“绝对不行!”
大明世界。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摇头失笑:
“突然觉得朱翊钧那个臭小子也不是那么糟糕了。”
朱棣深有体会地点头道:
“是啊,朱翊钧虽然昏庸了一些,至少还敢打,也没打输。”
如果朱棣在盘点之中看到自己的后代和赵构一样,那真的会气到当场发狂的。
朱高炽也发出感慨道:
“咱们大明王朝的气质,还是和大宋不一样。”
大宋和大明,虽然都是以士大夫为中坚阶层的王朝,但大明的铁血程度是远胜于大宋的。
打不打得过,另说。
大宋,能不打就不打。
大明,能打就打了再说!
朱元璋突然皱眉道:
“其实有些时候,过度强硬也不太好。”
“之前盘点不就说了吗,大明在朱翊钧之后二十多年就亡国了。”
“朕怀疑,可能就是因为朱翊钧把大明搞烂了,后面的皇帝们还非要和后金打,结果最后战争把大明给拖垮了!”
众人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虽然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事实,但仔细一想,确实是很有这个可能性的。
朱棣摸了摸鼻子,有些无奈地开口道:
“不打也不行,一直打也不行。”
“这……”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
“早就告诉过你们了,凡事不要走极端!”
“该认怂的时候就认怂,朕当年不也是这么低调发育起来的。”
朱棣撇了撇嘴,忍不住道:
“可是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那不是您提出来的口号吗?”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道:
“朕开国的大明是蒸蒸日上的时候,朕当然有底气这么说了。”
“反正和亲割地赔款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朕治下的大明中,朕喊个口号,让后世子孙多敬仰朕几分,有问题吗?”
朱棣:“……”
父皇您是英明的、勇武的、正确的、伟大的大明开国皇帝!
没毛病。
说话间,有人禀报:
“陛下,大明南海舰队将军郑和在殿外侯见!”
朱元璋来了兴趣,开口道:
“让他进来。”
很快,郑和就出现在朱元璋面前。
长时间的海上生活让郑和看起来饱经风霜,也给了他一种惊人的锐气。
他就站在那里,便如同一把出鞘的宝剑。
很难让人想象,这样的一个人,居然是一位宦官。
“臣郑和见过陛下,太子殿下。”
朱元璋笑呵呵地一挥手:
“免礼平身,赐座。来,好好和朕说说,你这段时间在海上的见闻。”
郑和的经历,其实都会有奏章提前送到。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态度如此和煦的原因。
大明的功臣,当然是要优待的。
郑和不敢怠慢,一五一十地道来。
在这段时间里,大明南海舰队主要的扩张方向还是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地区。
经过之前的航海积累,大明在东南亚已经建立了一些海外领地,可以作为扩张的桥头堡。
郑和带着南海舰队大批战舰和士兵南下之后,主要就是做两件事情。
首先派人去问当地的国王,要不要并入大明治下?接受的话,按照之前朱元璋的旨意,可以给你们封一个公爵的爵位,让你们全家搬到大明京师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不接受的话,就进入第二件事,开战。
作为群岛,本身是没有什么纵深可言的,大部分的城池都在沿海,属于大明舰队火炮能覆盖的范围。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战舰行驶到港口一顿乱轰,把城池轰得七七八八了,就派出士兵们登陆进入城中收尾。
还有一部分的城池并不在海边,但那也不要紧。
这个时代的火炮都是可以拆卸运输的,无非就是多浪费一些时间罢了。
就这样,郑和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征服了整个印度尼西亚群岛。
随后大明诸多商人纷至沓来,挥舞着大笔金钱向朝廷购买土地。
这些土地基本上都是用来生产香料还有糖,都是绝对的硬通货。
朱元璋听到这里,不由插嘴询问了一句。
“种植园得有人干活啊,这个怎么解决?”
朱棣笑道:
“还能怎么解决,从大明雇人呗。”
朱高炽疑惑道:
“雇人?一般人也没几个愿意去东南亚那么远的地方吧,还要出海,很不方便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