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请说。”
在霍光心中,自家这位年轻的兄长就是无所不能的。
霍去病就是霍光的偶像,皇帝刘彻都比不上自家大哥。
霍去病瞪了霍光一眼。
“自家兄弟说话,需要这么拘束吗?”
霍光讪讪一笑,重新拿起了筷子。
霍去病拿起旁边的酒杯,咕嘟咕嘟一口灌满,随后笑道:
“这句话其实很简单,在陛下面前谨言慎行,能不说话就不说话,明白吗?”
霍光若有所思。
霍去病以为霍光不明白,于是又解释道:
“陛下是当世人杰不假,但他的心思其实是很多的。”
“有些时候你的无心之言,在陛下听来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意思,反而会给你带来大麻烦。”
“你还小,凡事多看多听,少说话。”
“没有十成把握的主意,那就憋在心里不要开口。”
“有了十成把握的主意,要等陛下先开口,你才附和。”
“如此,应该够你在宫中安身立命了。”
霍光认真地听着,连连点头。
北宋世界中,赵匡胤笑了一声。
“想不到以狂飙突进而闻名的冠军侯,却能如此深刻地领会帝王身边的保命哲学。”
赵德芳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赵匡胤,道:
“父皇也认同霍去病的话?”
赵匡胤笑道:
“这不是话,这是真理。”
“伴君如伴虎啊!”
赵匡胤出生于五代中的第二代“后梁”,一生经历了五代中的四代。
直到黄桥兵变为止,赵匡胤的身份都只是一个臣子。
对赵匡胤来说,他当臣子的经验可比当皇帝的经验要丰富太多了。
能在五代十国这种混乱的时代明哲保身,并一路升官成为后周重臣,赵匡胤自保的能力绝对是点满的。
赵德芳好奇道:
“儿臣有一事不明,如果一直在皇帝身边如此沉默寡言,又怎么向皇帝证明自己的才能呢?”
皇帝看不到臣子的才能,臣子又怎么出人头地?
赵匡胤笑道:
“以霍光的家世,只要不犯错就一定位极人臣,需要证明什么才能?”
赵德芳不由哑然。
的确,霍光的大姨是皇后卫子夫,舅舅是卫青,亲哥是霍去病,表弟是太子刘据。
这种家世,等于直通青云之上。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位极人臣。
赵德芳还是有点不服气,道:
“那假如不是霍光而是其他人呢?”
言下之意,其他侍中没有霍光这样的家世,总不可能啥也不干吧?
赵匡胤微微一笑,道:
“傻孩子,你以为当年朕就是后周朝廷之中最出色的那个臣子吗?”
“和朕同龄的人,许多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名震天下,可现在他们在哪?”
“有些时候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低调,未尝是一件坏事。”
顿了顿,赵匡胤又道:
“当然,儒家讲的是一个中庸,换言之便是‘过犹不及’。”
“过度高调引来多余敌视和打击是愚蠢的,但过度低调确实也不符合那种没有霍光家世的其他人。”
“这些人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平时不出头,不争不抢。但皇帝交代下来的任务一定要出色完成。”
赵德芳道:
“若是无法出色完成呢?”
赵匡胤翻了一个白眼,道:
“打铁还需自身硬,连出色完成任务的才能都没有,还想什么出人头地?”
“老老实实混完一生就行。”
赵德芳一时间无言以对。
翌日,新上任的侍中霍光跟随着皇帝刘彻,参加了一次上林苑的宴游。
所谓宴游,就是先游猎,再设宴庆祝。
这也是刘彻为了表示自身喜好武功,鼓励大汉武将人才的一种方式。
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霍去病以及诸多百官都参与其中。
霍光和一群侍中们,跟随在皇帝刘彻的身后。
“朕看看,朕的御马监里最近又有什么好马!”
刘彻兴致勃勃,在一群御马监的马匹中挑选着心仪的战马。
过了一会,刘彻在一匹纯白色战马面前停了下来。
“这匹马不错!”
包括霍光在内的诸多侍中朝着马儿看去,果然发现这匹马膘肥体壮极为神骏,在诸多战马中显得鹤立鸡群。
众人顿时纷纷称赞刘彻目光如炬,各种马屁献上。
刘彻笑呵呵地全盘接受,随后将视线投向这匹白色骏马身边的马夫。
这一看,刘彻又有些惊讶了。
这名马夫身材竟然也颇为高大,看起来大约二十左右,从长相上来看明显属于匈奴人。
不仅如此,年轻的马夫虽然衣着寒碜,却自有一股气质,让人一看便知不是凡人。
刘彻好奇对着马夫道:
“报上你的名字和出身。”
马夫恭恭敬敬地对着刘彻行礼,用颇为熟练但还是带着一定匈奴口音的汉语道:
“小的名叫日磾,先父乃是前匈奴休屠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