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弗陵突然开口道:
“阿姊,你说朕应不应该相信霍光呢?”
鄂邑长公主沉吟片刻,轻声道:
“陛下,父……先帝是相信霍光的。”
刘弗陵揉了揉太阳穴,有些苦恼地开口道:
“可是有很多人在朕的面前说他的坏话,朕问丞相,丞相从来都是顾左右而言他。”
“那些教授朕的大儒们,好像恨不得霍光马上去死。”
鄂邑长公主沉默片刻,道:
“以前另外一批大儒不是这样的。”
顿了顿,鄂邑长公主握住了刘弗陵的手,语重心长地开口道:
“无论如何,陛下如今真正需要的是健康地成长。”
“至于究竟谁对谁错,那是陛下将来亲政之后自己需要去决定的事情。”
“说不定到时候霍光早就已经死了,陛下也就不需要再操心这个问题了。”
刘弗陵无奈地点了点头。
“朕明白了。”
【霍光虽然采取了一定措施,取消了诸多在刘彻一朝实行的苛刻政策,但对于被刘彻压制了整整五十年的许多人而言,这显然远远不够。】
【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废除苛政,而是要彻底废除刘彻实行过的所有制度。】
几名大儒和霍光相对而坐。
“大司马,恕老夫直言,古往今来,唯有丞相才是真正应该辅佐少主之人。如今先帝这般作为,实在是名不正、言不顺!”
霍光微笑听着,脸上表情并没有任何波动。
另外一名大儒紧接着开口道:
“依老夫之见,当全面恢复文、景两位先帝的制度,此举也正合孔夫子恢复古礼之意,岂不善哉?”
又一名大儒道:
“我等也并非是想要反对大司马,当今丞相田千秋早已老迈,待全面恢复旧制后,大司马自然是下一任丞相的最好人选。”
说完,几名大儒眼神凌厉地看着霍光,等待着他的答复。
霍光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
“几位的意思,本官自然是领会得的。说实话,本官也非常赞同几位的想法。”
“但诸位也要明白,本官虽受命辅政,可终究只是臣子,做不得这种重大决定。”
“况且,几位辅政大臣之中,真正能同意恢复旧制之人,屈指可数。”
“若是诸位执意想要恢复旧制,还请在接下来的朝会中与桑弘羊进行一番辩论。”
“届时陛下和朝廷文武百官皆至,谁对谁错,一眼可知。”
“不知几位意下如何?”
几名大儒对视一眼,交换了几个眼色,其中一人开口道:
“此事事关重大,我等需要回去集思广益一番,方能做出答复。”
霍光点头道:
“此乃大汉国政大事,正该如此,本官静候几位佳音。”
霍光亲自将几名大儒送到门口,相互告别。
回转大堂,霍光身边的长子霍禹极为不爽地开口道:
“爹,这几个老东西咄咄逼人,倒好像他们才是辅政之人一般。”
“您为何对他们如此客气?”
霍光微微一笑,道:
“那是他们故意为之,就希望看着老夫当场发作呢。”
“呵呵,若是我方才将他们怒斥一番,又或者直接争吵打斗,等明日消息传出去之后,这个大司马的位置还能继续坐下去么?”
霍禹愕然道:
“可先帝都说了,让爹您行周公之事啊!”
周公当年辅佐周成王,那可是正儿八经地把摄政权用到了极致。
谁不服就杀谁,谁叛乱就亲征。
名义上是摄政,实际上表现和真正的周天子没有一丁点区别。
怎么霍光这个周公第二,反而如此束手束脚了?
霍光沉默片刻,开口道:
“你可知,先太子刘据还有一个孙子在世?”
“啊?”霍禹大为震惊,“竟还有此事?那,先帝知道吗?”
霍光淡淡道:
“先帝当然是知道的。”
“否则,我又如何知道?”
霍禹心中一片混乱,过了好一会才道:
“可是,不是都说先太子刘据已经绝嗣了吗?”
霍光摇了摇头,有些感慨地开口道:
“他叫刘病已,今年四岁。”
说话间,两父子进入书房。
霍光坐下之后,对着霍禹道:
“当今陛下八岁,刘病已四岁,你真的觉得相差很多吗?”
“若是陛下当真希望我来当周公,那么今日坐在皇位上的就应该是刘病已!”
有霍去病和刘据这个纽带在,霍光作为刘病已的监护人,是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来的。
霍禹平复了一下心情,道:
“前太子刘据毕竟是谋反……”
霍光哈哈一笑,打断了霍禹的话。
“傻孩子,纠结这种无聊的名义有什么意思?”
“我问你,当年先帝在世时,天下大小事情是什么样的,不都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给先太子平反,同样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说到这里,霍光目光变得幽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