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又下令高价收购楚国的生鹿,于是楚国民众都荒废农事去养鹿,待楚人都去养鹿后齐国停止收购生鹿,断绝和楚国的经济往来,于是楚人也因为饥荒投奔齐国,齐国不战而胜。
齐桓公还曾经用同样手段,假意高价收购莒国的柴薪、代国的狐白皮和衡山国的兵器,都取得了类似的成效。
齐桓公求贤若渴,在大庭中燃起火炬招揽贤才,但一年过后,没有一个贤士前来。
这时,东野那里有个地位低下的人求见,齐桓公很高兴地登堂接见,他问来人有何才能,来人回答:“我会九九算术。”
齐桓公戏谑地说:“会九九算术也能算一技之长吗?”
来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绝细小的石头,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绝细小的溪流,所以才成为大海,九九算术不算什么,但您如果对我以礼相待,还怕比我高明的人不来吗?”齐桓公深感有理,便礼遇来人。
果不其然,一个月后四面八方的贤士接踵而至。
好服紫衣:齐桓公喜欢穿紫衣服,全国的人就都穿紫衣服。
在那时,五匹素布还抵不上一匹紫布。齐桓公为此事担忧,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衣服,紫衣服特别贵,全国百姓喜欢穿紫衣服,日甚一日,不能停止,我对此怎么办?”
管仲说:“君王想要制止这种状况,为何不尝试着自己不去穿紫衣服呢?您就对近侍说:‘我特别厌恶紫衣服的气味。’如果在这个时候近侍中恰巧有穿紫衣服进见的人,您一定要说:‘稍微退后一点,我厌恶紫衣服的气味。”’
齐桓公说:“好吧。”在这一天,君主的侍从官没有一个人穿紫衣服;第二天,国都中没有一个人穿紫衣服;第三天,齐国境内没有一个人穿紫衣服。
喜形于色:齐桓公盟会诸侯,卫国人来晚了。
齐桓公上朝时与管仲谋划攻打卫国。退朝以后进入内室,卫姬望见君主,下堂拜了两拜,为卫国君主请罪。
齐桓公问她缘由,卫姬回答说:“我望见您进来的时候,迈着大步,怒气冲冲,有攻打别国的意思。见到我就变了脸色,这表明是要攻打卫国啊。”
第二天齐桓公上朝,向管仲作揖请他进来。
管仲说:“您不攻打卫国了吧?”齐桓公问:“仲父您怎么知道的?”
管仲说:“您升朝时作揖很恭敬,见到我面有愧色,我因此知道的。”
桓公说:“好。仲父治理宫外的事情,夫人治理宫内的事情,我知道自己终究不会被诸侯们耻笑了。”
桓公用以掩盖自己意图的办法是不说话,现在管子却凭着容貌声音、夫人却凭着走路气质察觉到了。
桓公虽然不说话,他的意图就像黑夜点燃烛火一样看得清楚明白。
齐桓公与管仲谋划攻打莒国,谋划的事尚未公布就被国人知道了。
齐桓公奇怪其中原因,管仲说:“国内一定有聪明睿智的人。”
齐桓公说:“那天服役的人有拿着木杵来向上张望的,我料想大概就是这个人吧!”于是就命令那天服役的人再来服役,不得替代。
过了一会儿,东郭牙来了。
管仲说:“这人一定是那个把消息传出去的有了。”于是就派礼宾官员领他上来,管仲和他分宾主在台阶上站定。
管仲说:“传播攻打莒国消息的人是你吧?”
东郭牙回答说;“是的。”
管仲说;“我没有说过攻打莒国的话,你为什么要传播攻打莒国的消息呢?”
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善于谋划,小人善干揣测,我是私下里揣测出来的。”
管仲说;“我没有说过攻打莒国的话,你根据什么揣测出来的?”
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神色:面露喜悦之色,这是欣赏钟鼓等乐器时的神色,面带清冷安静之色,这是居丧时的神色,怒气冲冲、手足挥动,这是要用兵打仗的神色。
那天我望见您在台上怒气冲冲、手足挥动,这就是要用兵打仗的神色。您的嘴张开了,没有闭上,这表明您所说的是‘莒’。
您举起胳膊指点,被指的正是莒国。我私下考虑,诸侯当中不肯归服齐国的,大概只有莒国了吧,因此我就传播了攻打莒国的消息。”
......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