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居民点没有系统的计划:假如有一个日耳曼人在一个地方定居后就会有其他人搬过来。
直到今天在德国和其它日耳曼文化区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由多个小村聚集在一起而组成的村落。
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学家知道,日耳曼人的房子是木房子,由于木头都早已腐烂了,只有通过它们在地基上留下的支柱的洞来考察它们的建筑方式。
最常见的日耳曼住房是长方形的。人畜同住一个房中,只有一堵墙隔离他们。
住房内没有其它墙。在它的当中有一个燃火点。屋上的一个洞用来排烟。日耳曼人的房屋没有窗。
通过对遗留下来的骨骼和在沼泽地里保存下来的尸体的研究证明日耳曼人的确比罗马人高,此外他们的确有相当大的体力,大多数日耳曼人的确有金发。
一般来说日耳曼人比罗马人高出一头。
日耳曼人的健康状况往往很坏:营养不良和关节炎非常普及。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
古代作家共同报道说日耳曼人酗酒非常厉害。
最主要的酒类是蜂蜜酒和啤酒。日耳曼人在重要的节日往往庆宴。他们相信他们的神也喜欢酒。
塔西佗报道说:“这是一种由大麦或小麦酿造的饮料,它们与葡萄酒有一定的类似性……”关于他们的酗酒他写道:“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酒,那么用酒来战胜他们比用武器来战胜他们更容易。”
.......
罗马奴隶社会的文化传入,城市拥有豪华市场和淋浴设施,从山间溪流或山泉引水的自来水管,排污水渠,长距离道路网,高度发展的手工业,城市和农村有供暖设施的住房,罗马人的许多栽培技术,如葡萄种植法,园艺的引进等等,这一切充分说明了罗马文化对这两个地区的影响。这种影响还渗透到日耳曼人的语言中。
日耳曼语中军事、采石技术、建筑、园艺、贸易和交通等领域的许多词汇都可溯源于罗马语。
通过到日耳曼地区经商的罗马商人和留在被征服地区的罗马军人,罗马文化又越过界墙渗入日耳曼其他部落。
公元1—2世纪,罗马商品已遍布日耳曼部落地区,尤其是波希米亚地区、莱茵河与威悉河之间的广大区域更是罗马文化的主要接受者。
罗马文化的传入促进了莱茵河与多瑙河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日耳曼氏族部落物质文化的发展。
日耳曼部落显贵、军事首领和亲兵通过和罗马帝国的战争和交易获得大量土地和财富,他们开始按罗马世界的模式组织生产和生活,成为日耳曼部落中的富有者和特权阶级,日耳曼氏族公社制度逐渐解体。
法兰克人在克洛维(Clovis)的领导下,正式宣布接受天主教教义,后来勃艮地人又在西吉斯蒙德(Sigismund)的号召之下,改宗天主教。
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主要的日耳曼民族信奉天主教。他们之所以选择阿里乌派而不接受天主教的原因,还不清楚。
欧洲大陆最后一个改信基督教的日耳曼民族是古撒克逊人,他们是在8世纪后半期内成为基督教信奉者的,而斯堪的纳维亚诸民族到10世纪才接受了基督教。英格兰是在7世纪成为基督教国家的。
.......
由于日尔曼人普遍具有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显着白种人特征,这些白种人特征往往被纳粹党视日耳曼人为优秀人种的的根据。
纳粹党也把这些白种人特征用作衡量一个民族是否属于优秀民族的标准,历史上这些显着的白种人特征陆续衍生出关于日尔曼人的传说。
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在德语地区日尔曼人往往被表现为“超人”,这个形象的主要缘由是塔西佗、恺撒等的描写。
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将日耳曼人描写为金发碧眼的巨人,他们拥有超人的力气。
通过对遗留下来的骨骼和在沼泽地里保存下来的尸体的研究证明日尔曼人的确比罗马人高,此外他们的确有相当大的体力,大多数日耳曼人的确有金发。
一般来说日尔曼人比罗马人高出一头。
......
有些资料表明,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前,居住在罗马帝国边境以外的势力强大的日耳曼诸民族中,没有一个信奉基督教的;但在476年以前即已进入帝国各行省的日耳曼人,则在30、40年之内就皈依基督教了。
汪达尔人大概是在409~429年间在西班牙境内改宗基督教的,勃艮地人是在412~436年间在高卢东部接受基督教的,东哥特人大约是在456~472年间在潘诺尼亚省成为基督教的信众的。
所有这些日耳曼人都信奉基督教阿里乌派的教义。
496年,法兰克人在克洛维(Clovis)的领导下,正式宣布接受天主教教义。
氏族制
日耳曼人定居中欧以后,保持着氏族组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