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修炼与磨砺,如今王晨的轻功可谓是登峰造极。
虽尚不及神行太保戴宗那般风驰电掣,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已是微乎其微。
凭借着这一身绝世轻功,王晨能够在山林间自由穿梭,如履平地。
......
与此同时,在罗马城的大营之内,一场别样的风波正在酝酿之中。
酒宴上的美酒让不少将领们壮起了胆子,尤其是蒙古军团的将领们更是蠢蠢欲动。
他们三五成群,浩浩荡荡地朝着王晨所率领的护卫军营地进发。
为首之人正是托雷,只见他满脸通红,浑身散发着浓烈的酒气,但即便如此,他的头脑依旧保持着清醒。
站在营地之外,托雷扯着嗓子高声大喊:“你们这些家伙,可敢出来与我等一战?”
尽管已经醉意朦胧,但托雷深知不可贸然闯入敌营,此刻他只想试探一下这支被众人传言养尊处优的护卫军究竟有几斤几两。
而在托雷的身后,紧跟着一群蒙古军团中的顶尖猛将。
其中有身材魁梧、力大无穷的巨毋霸;勇猛善战、威震四方的兀良合台;行动如风、来去无踪的速不台;以及赤老温、忽必来、史天泽、刘整等等,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猛将
......可跳转下一章......
......可跳转下一章......
......可跳转下一章......
拖雷战功显着,早年随父成吉思汗东征金朝,带兵上前线督战,攻下河间(今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沧(今河北省沧州市)、泰安、济南、滨(今山东省滨州市)、潍(今山东省潍坊市)、登(今山东省烟台市)等十多个州。
太祖十四年(1219年),蒙古西征花剌子模,拖雷领兵先攻破该国重镇不花剌,随后又攻破其都城撒马尔罕,直到太祖十六年(1221年),拖雷已先后攻破马鲁、巴里黑(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也里(今阿富汗西北境赫拉特)、你沙不儿等地。当年夏天,拖雷已带兵歼灭花剌子模新立君王札兰丁余部。
窝阔台即位后,拖雷随军东征。
太宗三年(1231年),拖雷向南宋借道伐金的请求被驳回后,率军进入汉中,派兵攻破四川境内的诸州县。十二月,拖雷军队渡过汉水(今汉江),向北攻打金朝。
因兵力较少,他借钧州(今河南省禹州市)三峰山的地形打埋伏,大败金军精锐,从此金朝势力大减。
拖雷监国期间,继续重用大臣耶律楚材等人,严厉打击扰乱蒙古统治秩序的人。
如拖雷监国第一年,听闻燕京(今北京)蒙古贵族勾结盗贼横行,派遣耶律楚材严厉惩治盗贼,诛杀其首恶十六人,于是此处的盗贼销声匿迹,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贪暴之风,稳定了社会秩序。
在对中原土地的经营方面,他巩固已占地区、发动小规模进攻并积极准备下一次进攻等做法。
总之,拖雷在监国期间,使得蒙古军队得到了休整,为以后蒙古大军南下奠定了基础。
......
《元史》中记载了窝阔台可汗在三峰山之战后对拖雷的评价:“微汝,不能致此捷也”,其他从征的蒙古宗王也评价:“诚如圣谕,然拖雷之功,着在社稷”。 [46]
《史集》中记载了成吉思汗对于拖雷的评价:“要追求勇敢、荣誉、武功、降国定天下的人,可到拖雷麾下效力。”
在《世界征服者史》中志费尼评价拖雷:①“兀鲁黑那颜,论他的严酷,像猛烈若火的雪刃,为其刃风所及者,无不化为灰烬,而论其骑射,他又像云幕后射出的闪电,把击中之地变作焦土,不留一丝形迹,不作片刻延缓。
” ②“那末,简短说,两三个月内,拖雷征服了许多城镇,其人烟如此稠密,以致每个镇区本身就是一座城池,而且人群汹涌,其每座城镇都是海洋,整个地区变得像掌心,造反的豪杰就被粉碎在毁灭之掌中……两个月中,花剌子模、毡的,及整个该地区(指呼罗珊)都被征服。
可以说,自亚当出世迄至今天,没有任何帝王完成过这样的征服,类似的事也不见于任何史书。”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评价是:“周公金縢之事,三代以后能继之者,惟拖雷一人。太宗愈,而拖雷竟卒,或为事之适然,然孝弟之至,可以感动鬼神无疑也。世俗浅薄者,乃疑其诬妄,过矣!”
李琳在《北方文物》中评价:“拖雷是当时蒙古贵族中的优秀人才。
他一生都在遵守父亲成吉思汗对自己的嘱咐,时刻注意蒙古各部的团结与统一,努力维护大汗的权威。
尽管他功绩斐然,并且监国两年,但他没有居功自傲。当自己处于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他能给从大局出发,推举兄长窝阔台为大汗,并且绝对忠诚。
纵观他一生的所为,无一不是从蒙古的长远利益出发的,他对于蒙古帝国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