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师前线指挥所,通讯兵快步走入。
“报告,前进机场发现炮兵做出了投降。”
“噢,在哪个位置”
军事地图上,吴正保估算了一下,东桥镇。
“命令附近的侦察队向其靠拢,做好防御,保护炮兵部队,等待我部接收。“
几支侦察队从黄埭镇、浒关镇、望亭镇向炮兵所在集中。
“命令炮兵开炮吧,105以上的开炮,震震他们。“
“是“
命令传达到炮兵团,炮兵迅速拉开伪装物,伪装物就是渔网绑上树枝和稻草做的,按照射击诸元,调整方向机和高低机,经过这几年的培训,炮兵的技战术水平已经得到提高,掌握了间接图上作业能力。
火炮构件示意图(来源于网络)
“1号炮准备完毕。”
“预备-放”
有线战时电话响起,前方的观测所开始报告弹着点,试射效果。
观测所的士兵基本具备测距、地形测绘和地图判读能力,都是普鲁士军官整训的结果,也离不开扫盲班的学习。
“预备”
炮手们开始装入弹头,接着装入对应的发射药包。
“放”
“嗵”“嗵”
连续的开炮声响起,灰尘笼罩了发射阵地。
对方的阵地上陆续传来轰轰的巨大爆炸声,1枚40多公斤的炮弹,能在地面上炸出一两米深的坑,弹着点直径20米内的都能被炸成粉末状,50米击打成块,100米内就是残肢断臂,产生的冲击波和气浪,让人生畏,极大的震慑了对手的心神。
一门炮就打了两发炮弹,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达到目的就行。
炮声的余音还未彻底散去,吱呀吱呀的履带声音响起,类似于拖拉机的突突声音,6辆雷诺FT-17在班组士兵的保护下,开始向前方推进。
对方的堑壕里开始向外射击,37毫米的坦克炮向机枪火力点回射,步枪的射击打在坦克身上不痛不痒,行进的途中有士兵被反射出来的流弹击中,一声不吭的倒了下去,没有人试图去抢救,只能低着头,躲在坦克的后面,慢慢向前推进。
佩戴十字袖标的医疗兵拿着担架跑上来,准备抢救伤员。
交战区域进入600米,机枪组立即卧倒,使用机枪扫射,压制对面的火力,狙击组比机枪组更早一些卧倒,射杀对方的军官和反击的士兵。
进入400米时,己方士兵通过间隙向对面开枪射击,特别是正副班长手中的启拉力。
坦克虽然慢,只是相对而言,进入200米,没有想象中的弹雨袭来,经过狙击和机枪的扫射,加上坦克炮的开火,勇于反击的敌人都已经成为了好敌人。
100米时才遇到少量的反击,机枪组已经跟了上来,在200米的位置重新进入战斗,坦克突突的继续前进。
按照普鲁士军官的教导,堑壕战其实是属于欧洲之战时的战术战法,已经落后了,马小树每次开会都强调不要吝啬子弹,能用子弹解决的,决不能与敌人近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到了堑壕边上的时候,坦克开始翻越壕沟,1.8米以内的壕沟都不是问题,士兵们开始跳跃过去,因为壕沟也就1.3米宽的样子。
跳跃前,班长各向两侧壕沟内扔了手榴弹,继续随着坦克向敌后方行军,目标就是敌军的指挥部。
跟随而来的后续部队突击到壕沟,开始沿沟边分段投掷手榴弹,清扫堑壕。
侦察分队赶到东桥镇,发现投诚的是一个炮兵营,由起义的一个少尉负责。
分队长拿出地图,开始询问:“知道你们的前线指挥部在哪里吗?在地图上找出来“
“在这里“
看着地图上的目标点,计算了一下,发现离得也就7里地的样子。
“在这里能不能打到?”
“有点难”
“为什么”
“我们一般都是直接射击,前两发试射,最后一发才有可能击中目标。”
“崔勇”
“到”
“你是咱们侦察队打炮最好的,你来看一下”
“是”
“长官,还需要去现场观测,参数的修正很重要。“
“这样,你在这里指挥,先把炮架好”
“带我去观察一下。”
“好吧”
沙少尉有点抵触情绪,安排了两个人跟着分队长共4个人前去侦察,携带了一部有线战时电话。
半个小时后,参数很快报了过来,崔勇开始设置射击诸元,按照数据调整了4门火炮。
“好了,听从我的命令,按照开炮的操作执行。“
“现在听我的命令,预备-放“
“嗵嗵嗵嗵”
炮弹飞了出去。
崔勇再次调整参数,设置射击诸元,因为此炮是架退炮,火炮会移位,虽然有单腿大架
“装填”
“预备-放”
“嗵嗵嗵嗵”
炮弹再次飞了出去。
“停止射击。”
“已全部命中。“
投降的炮兵面面相觑,自己好像还没有这项技能,地位堪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