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不会爱上公主,相反,他会选择把“公主”和“恶龙”一起杀掉。
原因很简单呀,因为“公主”被掳走了以后呢,居然没有被“恶龙”给立刻吃掉,他们一居然一直在等,等到了骑士来拯救公主。
能够轻而易举的被恶龙给掳走,没有任何的反抗和惊恐,那他们不是明摆着是一伙的吗?
一切都只是因为可笑的剧情安排而已,可是理查德偏偏不想走这个剧情,他想要反抗。
就像理查德画的那些画一样.........
在孤儿院里,克利切细心的尊重着每一个孩子,他甚至给每一个孩子买了一个带锁的小木箱子,钥匙由孩子们自己来保管。
每个人都可以往箱子里放一些,自己不想被别人看见的小东西,什么都可以,其他的人不许问他,也不许去找别人的钥匙来看别人的箱子里有什么,这是大家共同的小秘密。
理查德真的很喜欢这个箱子,每一次打开这个箱子的时候,他都感觉自己像是故事里的骑士,发现了隐藏的宝藏一样..........
而里面放的最多的东西则是理查德画的画,画里无一例外的是,被杀死的“公主”与“恶龙”。
“骑士”没有办法违抗剧情的安排,他会顺着剧情走下去的,但是他也会做出反抗他唯一忠心的人只有“国王”。
理查德会一起砍下“恶龙”和“公主”的头颅,来献给“国王”的,
因为.......骑士的忠心只会献给国王一人啊........
【只要我幸福的话,谁都可以痛苦】
但是理查德喜欢院长叔叔哦~
“骑士”会将自己的忠心献给“国王”,
所以理查德一定会让院长叔叔感到幸福的
..........................................................................
好了,还是老样子。
作者把自己埋的隐喻说一下吧,因为作者感觉自己埋的是挺深的,如果不说出来的话,估计没一个读者会发现。
首先,如果你们仔细读了上段文字的话,就会发现。
骑士、公主、恶龙、国王
这四个重要角色,有的是打双引号的,有的则没有。
因为这里分成了,克利切给理查德读的故事,和现实里真正的人,这两个部分。
没有打双引号的指的就是故事里普通的角色了,而打了双引号的地方,读者们可以自动把这里变成人的名字,你们大致就能读懂理查德到底是在想些什么了。
“骑士”是指理查德他自己。
“公主”是指理查德的姐姐。
“恶龙”是指理查德的父母。
“国王”就是指克利切了。(这里作者有一部分的灵感是原剧情里面克利切把自己称作国王的剧情)
理查德会觉得“公主”跟“恶龙”是一伙的,也就是隐喻了在原本的那个家里自己的姐姐和父母同流合污,一样都是恶人。
他们高高在上的给“骑士”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还站在高处嘲笑着“骑士”一遍又一遍的受挫。
这里就隐喻了理查德在家里不受父母重视,被姐姐欺负,但却因父母的偏心而得不到申诉。
而最重要的“这本故事的作者”,也就是隐喻了那些设立了这一系列故事剧情的,也就是后来将理查德捡回去的他父母曾经的合伙人,也是想要利用理查德搞垮斯特林一家的人。
“骑士”反抗不了剧情,他必须去拯救公主,但是他也会做出些许的“修改”的,他会一起砍下“恶龙”和“公主”的头颅,献给“国王”。
这就比喻了,现在理查德还太过弱小了,他反抗不了那些合伙人,他还是必须要按着他们定下来的剧情来走,他不能一直留在克利切的孤儿院的,因为这会为院长叔叔引来麻烦,
而克利切则就是理查德眼中的“国王”,“骑士”应该将自己的忠心献给“国王”,保护“国王”的安全,也就代表着理查德为了克利切会离开这里的,他会走上既定的剧情。
但是别担心,理查德想象里的剧情,骑士做出了改变,不是吗?
原本的剧情是骑士救出了公主,杀死了恶龙,赢得了国王的褒奖,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是,理查德将剧情做出了改变.....
你们觉得国王在看见了原本忠心耿耿的骑士,向他献来了恶龙与公主的头颅的时候,那一瞬间,故事的结局还是“美满”的吗?
理查德很听话的,他会扮演好理查德,扮演好骑士的角色的,他会走上既定的剧情,但是为了他所衷心的国王,他会做出反抗的,会让这个故事不再“美满”的。
当这本故事书的作者看见故事的结局变成了这样,看见明明一切都按照他发展来走,却不知道哪一步出错了,明明无论是骑士恶龙还是公主,都按照既定的剧情来走啊,可是为什么故事变成了这副模样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