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光靠他们这群老家伙,只怕看着那些红薯烂在地窖里,也想不出这些个办法。
王建国也很是赞同:“要不说是知识分子呢。”
沈知意谦虚道:“我也就是纸上谈兵,真要办起来,这事也不简单,或许还会遇到不少困难。”
大家当然知道这事办起来不简单,但有个方向总比在那跟没头苍蝇一样好吧。
对于接下来的安排,大家又商量一番,这才各自散去。
第二天一早会计就带着大队里几个能说会道的年轻人出门去跑供销社了。
大队里安排晒粉的人也多了起来,晒场上用竹子搭起了晾晒的架子,边上还砌了几个简单的灶。
其他几个大队的人还没来,沈知意和傅怀安就先教龙山大队那些被安排来做粉丝的队员,王红兵也帮着打下手。
几人都是做惯了的,怎么调浆,浆粉要调到哪种程度,怎么漏粉,哪种状态最好,不仅讲得详细,也示范得很到位。
等大家都明白了,砌好的灶也烧了起来,各自都小心的尝试着来。
林淑芬也是来学做粉丝的一员,围着围裙小心翼翼的调浆,又忍不住跟沈知意感概:“你怎么什么都会啊,你们读书还教这个?”
读书当然不教这个,这都是沈知意上一世跟着电视学的,本来也不是多难的事。
沈知意笑着道:“有时候下工晚了没时间做饭,就想着做点这个备着,其实就跟做面条的原理差不多。”
做好的面条晒干了也是这样。
林淑芬也不懂什么原理不原理的,反正她就觉得知意妹子看着娇滴滴的,但要说能干也是真能干。
这边自家大队的成员刚上手,其他几个大队来学习的也到了。
傅怀安和沈知意以及王红兵又配合默契的演示一遍,半点不藏私的把该教的都教了,又让他们自己试试,先练练手。
这样忙活一天,直到傍晚其他大队的人这才走,而晒场上已经晒满了今天做的粉丝。
徐来福背着手看着那些粉丝,眼角的褶子又多了几条。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不停的晒粉,做粉丝,晒粉,做粉丝。
好在四五天后,去跑供销社的人也带回了好消息。
会计带着人在外面跑了这么几天,回到大队连家门都还没进,就先去了办公室找书记。
“成了成了,隔壁昌县的供销社下单采购了,订金我都带回来了。”
边说着边把签好的合同拿给书记看。
徐来福也很高兴,飞快的把合同看了一遍,虽然昌县那边要的数量不多,但这也是个很好的开头。
“好好好,你们辛苦了。”
会计脸上都是笑:“都是应该的,咱们大队现在有多少成品了,能按时交货吗?”
徐来福每天都盯着大队的生产呢,对这些事一清二楚:“能能能,这些天晒了不少成品,随时都能出货。”
“那就好,那就好。”
有了昌县供销社的这笔订单,顿时给整个大队带来了不少信心。
会计在家休整了一天,又带着人继续往其他地方跑了,只留下一个等货备齐就去昌县送货。
好在昌县离正县不远,送货也不算麻烦,从马桥大队那边借来了拖拉机,又派了几个大队里的后生跟着,正好就跑一趟昌县。
龙山大队会开拖拉机的也就傅怀安一个,这次去送货他也是要跟着去的。
拖拉机跑得不快,沈知意算了算,天亮出发一切顺利的话,最快也要天黑透了才到家,半路上也不知道有没有地方吃饭。
要送货这天,天还没亮沈知意就起床把馒头蒸上,蒸好的馒头用干净的布裹着,放在用旧棉袄围着的竹篮里,这样最少也能保温几个小时。
除了馒头,她还装了罐香菇酱,水壶里也装满了水,又给傅怀安带了件厚衣服,可谓是准备得十分充分了。
傅怀安看着媳妇收拾出来满满当当的东西,既觉得好笑又觉得暖心。
“最迟我晚上就回来了,你这搞得,好像我要出去好几天一样。”
沈知意也不跟他讲道理,就道:“你就说带不带着吧。”
“带带带……”傅怀安连声应下,一点都没反抗。
媳妇都是为自己着想,那当然不能拒绝了,不然下回说不准就没这待遇了。
天色蒙蒙亮时,拖拉机“突突突”的离开了大队,把第一批货送了出去。
大队的其他人还继续忙碌着,为着下一批货做准备。
马桥大队那边还没好消息,而龙山大队连货都送出去了。
马桥大队的书记也坐不住,一大早的就跑来找徐来福聊天,话里话外都是看看龙山大队能不能带一带他们马桥大队。
徐来福也不是那烂好心的,左右打着太极也没个准话。
自家的问题都还没完全解决呢,哪还有余力去帮别人,就算要帮那也得是自家这边没压力了再说。
别看会计回来的时候把事儿说得轻松,但他们回来的时候个个眼下青黑,神色憔悴,一看就是在外面吃了苦头的,说不定还在供销社那边吃了不少冷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