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铸造第一件器的同时,亚当不由得回忆起了自己曾看过两边的奇景,那天地初开的景象。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以门户之意,可象生、成之理。
门同时兼具隔断与联通两个空间的能力,跨越门,就是脱离原本的空间,踏入新的领域。
因而门也涵盖了阻隔、跨越、突破、蜕变等意象。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
他的第一件器,便是一扇门。
至于名字……
“玄牝之门、众妙之门、永生之门、真理之门……这门可有千百万种名,正如成道之路有千百万种。”
但这扇门终究还是要有一个名字。
“不如就叫‘门’?”
亚当有些恶趣味地想着:
“所谓大巧若拙,简单的名字很符合我一贯的起名风格,而且敌人若是问起自己是死在什么兵器之下……”
“门。”
“门?我问的是这扇门的名字!”
“一扇门,自然就叫门,还有什么名字?”
“你……唔——(被气死)”
“哈哈哈哈~”
亚当忍不住拍了拍手,随后将那扇门转移到苦海上方。
随后就是第二件器的铸就,神纹凝聚,缓缓化作一本书,一本向前向后都翻不到尽头的书。
以书页之动,可象老、住之理。
同时书亦是承载、记录知识的工具,知识是力量的来源。
已经流逝的时光在被记载下来的这一刻化作永恒,当一张张定格的图像被连续翻动的时候就变成了动画,一如时光流逝。
“岁月之书、万法之书、封印之书、世界之书……”
二十七道神纹凝聚的书册并不算厚实,但亚当相信随着他在道途上一路向前,这本书终有一天会承载万千世界。
铸器的过程还在继续,第三件承载亚当之道的器在不久后被缓缓锻造成型。
这是一根长杖,杖首微微弯曲,末尾尖锐,好似鸠首……
“六百六十六,盐都不盐了!”
“闭嘴,鸠杖从汉代以前就是长寿的象征,你懂个der!”
“放屁,鸠杖长这样吗?你哔——”
太清亚当面不改色地闭了玉清亚当的麦,继续铸造自己的第三件器。
以衰朽之形,可象病、坏之理。
因此长杖的上半截虽然是鸠杖的样子,到了下半截却坑坑洼洼好似虫蛀,斑斑驳驳宛若腐朽。
纵然长生之物,亦有病弱腐朽之时,纵然殊胜天人,亦有天人五衰之刻——就在这根杖下!
将长杖收入苦海,亚当瞄了眼那根韦陀杵……
这东西高低也算是种神铁,在岁月的消磨下质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到时候如果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先拿这个顶一顶也不是不行,至少分量足够,抡起来应该挺趁手。
铸器的过程到了最后,神纹飞出苦海,最终化为了一口钟。
“我了个……给人送钟是吧?”
“别吵。”
太清亚当把上清亚当的声音也给屏蔽了。
以报时之声,可象死、空之理。
消亡从来都不是完全的坏事,反而是当“病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正是消亡为一切带去永恒的安宁,送上最后的体面。
钟声空寂而悠远,正如死与空为万事万物落下最后的帷幕。
不迎来结束,如何抵达新的开始?
除此之外,钟亦的报时与传播之意,也可以延伸到具备不祥、能够传播、命中注定等特质的意象上,并不局限于为人送终。
至此,亚当的四件成道之器俱成,只等亚当修为提升、寻找些天材地宝用来铸造出器型,与这神纹组成的器相结合。
以及最重要的,寻找那些符合这些器,或者说亚当之道的经文秘法,让这些规则道理能够被亚当在这个世界使用。
在那之前,这些器虽然也能用,但却都只有用来砸人这一个效果,而且质量也不会特别高。
“要不还是先去趟火域,把这半根韦陀杵融了?”
亚当又看向了那根韦陀杵,主要这东西上面的道纹几乎被磨灭殆尽,哪怕曾经是大圣兵,灌注法力也发挥不出太大的威能,也就材质还算不错。
“嗯?”
眉心微跳,转瞬间的心血来潮,亚当望向了灵墟洞天,看来妖帝坟要开了。
这是狠人为了对标前字秘而创造的神术,不但能用来修炼元神,还有一定的预感能力,更能利用信仰之力,这也是遮天时期为数不多能利用信仰之力的法门。
“你说这门法对柳神有没有用?”
亚当一边赶路一边在心里念叨,却发现没有回应。
哦,对,他们被自己屏蔽了。
“柳神是祖祭灵,怎么可能没有利用信仰之力的法?更何况你这还是未来的法,把它传给柳神,上清那边肯定会更加带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