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现场,数万名身穿专业施工机械外骨骼的工人如同蚁群般忙碌。而在他们的四周,有着更多的工业机器人在穿梭忙碌。
现在的施工阶段已经来到了中上层的区域,鹈鹕运输机将成吨的晶金板材运送到指定位置,纳米焊接机器人在高空环境中完成无缝拼接。
在最顶端的区域,已经来到了接近逸散层的电离层之中。反重力施工平台悬浮在数千米的高空,工人们穿着密封的工业动力甲,在虚拟现实投影的指导下安装轨道节点。
最震撼的是第五号人造重力井引擎的安装现场——
三颗直径三十米的金属球体被吊装到轨道顶端,它们的表面闪烁着暗金色符文,内部的核心正在释放稳定的引力场。当最后一颗球体就位时,整个轨道突然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某种远古巨兽正在苏醒。
“重力场稳定,轨道张力校准完成。”总工程师的声音在通讯频道中响起,“第五节点上线,系统负荷降低37%。”
(太空电梯的建造进度已达68%。)
(再有三台重力井引擎,人类将真正拥有通往星辰的阶梯。)
-------------------------------------------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这座“通天之塔”能够成功。尤其是在冯俊最先放出消息的那一段时间,很多人都认为冯俊是在对自己进行苦大炒作而已。因为在他们看来,在非赤道地区建造太空电梯?——痴人说梦罢了。
M国《科学前沿》杂志:
“非赤道地区建造太空电梯?违背物理常识的疯狂幻想!”——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凯文·莱特
H国社交媒体热帖:
#冯俊的太空电梯骗局#
“波斯湾的纬度根本不适合太空电梯,这不过是又一场资本炒作!他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某认证为“航天工程师”的网友
大鹅航天研究中心内部报告:
“即使不考虑纬度问题,现有材料科学也无法支撑如此高度的轨道结构……除非冯俊掌握了外星科技。”——莫斯科真理报上面的一则文章
这些质疑并非毫无道理。如果按照传统物理建造理论,太空电梯必须建在赤道附近,且需要超强材料来承受轨道张力。
但冯俊的“晶金纳米合金”和“人造重力场”技术,彻底颠覆了这些认知。他们自然不相信这些,因为这些在他们的眼里,是不可能出现在地球上的。
----------------------------------------------------
尽管学术界充满质疑,但现实却让所有人不得不正视这一可怕的狂想再变为现实。
虽然冯俊有技术屏蔽那些来自卫星的高空侦查,但是太空电梯这么庞大的建筑,是可以在地面上就能够看到工程进展的。尤其是当这个建筑就建立在波斯湾入海口的区域,而且也临近蓝海之城这么一座开放型城市。
波斯渔民阿里的渔船每天经过太空电梯附近,他亲眼看着那座“银白色山峰”从海平面拔地而起:“真主在上,它长得比椰子树还快!”
蓝海之城游客的手机照片在社交媒体疯传,画面中太空电梯的轨道已经穿透云层,在夕阳下反射着瑰丽的光芒。
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甚至无需望远镜就能看到它——轨道顶端已经接近近地轨道,天穹太空城正在那里等待对接。
这座建筑,正在以每天200米的速度向太空延伸。任何质疑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那些在质疑太空电梯的人,很快就会被啪啪打脸。
----------------------------------------
太空电梯的崛起,正在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巨震。冯俊调出金融数据流,看到了一幅有趣的图景。
石油巨头的股价集体暴跌,因为太空太阳能电站的蓝图已经公布,日月科技的未来能源将来自轨道上的微波输电卫星。
航运公司的市值蒸发千亿,一旦太空电梯投入运营,传统海运的物流成本将变得毫无竞争力。那些造船厂和航运公司的股东们已经开始抛售手中的资产。
航天企业的投资者疯狂撤资,SpaceX的股价一周内跌去40%,因为再可回收火箭也无法与太空电梯的运输效率抗衡。
更微妙的是政治层面的震动,尤其是地球联合国的五位常任理事国,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对自己地位的挑战。
--------------------------------------
H国很是安静,但是却在国防部公布了一份国防报告白皮书。
“太空电梯将重塑全球地缘格局,控制它的势力将掌握未来一百年的经济命脉。”
M国国会秘密听证会,他们在讨论如何才能够让自己的国家继续保持原有的地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