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位业内大牛,也发了类似的评语。
“如果这本着作诞生在一百年后,它或许是一份详尽星图的一部分。”
“如果它诞生在一千后,或许它会是一本优秀的旅游指南。”
“但很遗憾,它诞生在这个时代。”
“相比于着作中记录的那一千个世界,书中记录下来的一些计算方法和思维方式可能更有价值。”
“不过,这并不影响,这依旧是卓越乃至伟大的天文学作品,哪怕仅凭其中记录的计算方法。”
“就是……可能它的销量并不会太高。”
虽然记录了一千个观测到行星系的各类情况,
但整本着作,远不止一千页。
整本书上中下三册,每册都超过千页。
名副其实的大部头。
虽然这本着作的实际价值存在疑虑,
但业内大多数研究者都对这本着作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除了其中详尽的数据,涉及到各类计算方法公认的,给了天文学领域中天体物理,宇宙学的研究极大的启发。
不过,一些业内大牛对这本书销量的悲观判断,倒是出现了一些偏差。
在这本着作发售后,差不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过后,
在华国乃至更多国家的大学内,天文学领域的教授,自发的,热情的对每届天文学专业学生的推荐下,
每届天文学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快人手一本了。
甚至因为网络上的小范围传播,还让一些对天文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也选择购买了这本书。
一年下来,这本天文学着作,也算是卖出了数千本。
虽然购买它的人,有相当一部分,都理解不了其中的学术内容,
只是将这本天文学着作,记录了一些没看过世界的图画书看。
甚至,一些人买它干脆就是因为它够重够厚,买回家放在书架上吃灰。
差点没被一些看星座的人,拿来当算命的参考书用。
但,作为一本比较晦涩的学术着作,这样的销量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
这本天文学着作的影响的持续积累,
带来的最大改变,
就是让莫道的职称,调整到二级教授。
对于莫道人生中的其他部分,倒是没有啥影响。
依旧是大多数时候都相对懒散而平淡的度过。
除了对着天文望远镜看星星,也就是陪着秦怀诗姑娘,在闲暇时,去更多地方走走看看。
这一世,
没有莫道影响和干涉的情况下,
秦怀诗依旧是做着生物领域的研究工作,
追逐着她的人生目标。
而对于莫道这一世天文学的选择,她也像是此前诸多世一样,未曾反对过。
她尊重莫道和信任莫道的选择。
……
35年。
莫道41岁。
这一世,似乎没有做什么,莫道就这么慢悠悠走到了人生的中年。
这天,
这一世的研究生导师,
也是首都大学天文学专业的主任余教授,
将莫道叫去,进行了一次闲聊。
“……莫道,我是要准备退休了。”
似乎是终于要放下持续一辈子的工作,余教授相比往日,整个人像是一下放松了许多,
按住莫道,亲自给莫道倒了杯茶水,
在莫道接过去过后,还伸手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抓了两把瓜子出来,
就放在这办公桌上,爷俩一起一边吃,一边闲聊。
看着这一幕,
倒是能和莫道脑海中许多画面对上,
哲学系的羊教授,还洪教授等人,
只不过这一世,这些人倒是和莫道并不相识。
“学校还想让我再返聘几年,不过算了吧,我实在是干不动了。”
余教授比莫道大三十岁,今年七十出头,
笑呵呵着,余教授再同莫道说着话,
不过说着说着,又停顿了一阵,望着莫道像是在想什么,
“……莫道,我知道你在天文学领域,天体物理领域是很有天赋的。”
“当然,或许,你在其他领域,说不定能够做出更加伟大的成就……”
“你以后要是在天文领域做出什么优秀的成绩,记得通知我一声啊,要是我死了,记得烧给我看看。”
说着说着,余教授神情倒是在洒脱了许多,
笑了笑过后,神情再一正。
“莫道,我希望你在我之后,能够接手天文学专业的工作。要是嫌什么麻烦,你就分给他们去做,不过咱们首都大学的天文学专业还是需要一个领头人的。”
莫道看着余教授,停顿了一阵过后,点了点头。
然后,比较突兀的,提起了另一个话题。
“余教授,我准备修建一个更大规模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你要不要来帮我?”
这对于莫道来说,也完全是临时起意,
不过这一世本来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自然是想做什么做什么。
听着莫道的话,余教授有些欲言又止,
对于莫道先前那个大型光学望远镜,他是知道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