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的沉默维持了片刻,还是杨坚开口道:“陛下,臣以为金虏入侵,事关重大,非武将难以胜任这统筹之职。”
这次事关重大,背后的利益也大到让他们三个眼红,岂是这么容易就能放弃的?
不只是杨坚,另一边的赵匡胤和李渊也紧跟其后开口了。
“陛下,秦相执掌中书,处理京城与各个郡县的奏章,值此紧要之时,朝廷万万不能没有右相坐镇!”赵匡胤的态度非常坚定。
李渊也在最后道:“陛下,虏贼来势汹汹,恐图谋已久,后续可能还会有其他动作,臣以为还是以武将主征伐为上。”
见三位老大都确定了态度,后方的武官们也跟着嗷嗷叫了起来,看他们这态度就知道,如果真强行让秦桧领队,恐怕他们根本不会乖乖听话。
“陛下,臣也以为此事稍有不妥。”
秦桧也突然开口了,他或许不知道蔡京为何举荐他出去跑这一趟,但总不可能是好心吧?
既然敌人想要做的,那就将其制止,这样肯定没错。
“臣不过一介文弱书生,从未领过兵事,若值此紧要之时耽搁了朝廷的布局,就万事难辞其咎了。”
前有李渊等人和武将们的抗拒,后有秦桧这个当事人的拒绝,这件事似乎已经很难办下去了。
李乾沉默了片刻,随后对李渊问道:“那若依皇叔之见,又该派谁去呢?”
“陛下。”
李渊抬起头,深深地望了李乾一眼:“臣愿前往冀州,替陛下讨平金虏。”
让李乾这么一问,赵匡胤和杨坚两人还以为他就要选李渊了,立刻紧跟着开口,语气中也带上了几分难以察觉的迫切。
“陛下,臣也愿往……”
在他们后方,刚才还拧成一股绳的武官们也再次分成三个阵营,同心协力不复存在。
李乾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悄悄叹了口气。
这就是典型的三个和尚没水喝,他还听过一个例子,将一群螃蟹装入桶里,大多数螃蟹都会打架摆烂,只有少数几个会想着从桶壁往外爬。
然而每当这些有进取心的螃蟹即将逃出生天的时候,下方的同伴们总会用钳子夹他们的后腿。
如今李渊三人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如果自己爬不出去,那就拖住别人的后腿,也不让另外的人爬出去。
另一边,诸多文官们虽然看的有些愕然,但对于这些武将们的传统艺能,看的多了也就习惯了。
现在正是将这个出差机会抢过来的好时候。
“陛下,臣以为秦相定可胜任此职!”
“如今局势危急,而荥阳的赈灾一事也渐渐走上了正轨,不若将严相与和大人召回京城……”
除了文官们排斥武将的天性之外,蔡党中人似乎也早有准备一般,齐齐请求把秦桧派出去。
“陛下,蔡大人多在外朝,想必对军务也非常熟悉……”
期间王次翁和万俟卨似乎也想帮秦桧反驳,然而仅以他们两人之力,也没掀起多大的浪花来,很快就被淹没了。
望着有些激动的文官们,李乾沉默了片刻,这才道:“既然如此,秦相你可愿意替朕前往冀州?”
秦桧缓缓吸了一口气,拱手道:“全凭陛下安排。”
一旁的蔡京望着这一幕,眼底闪过一抹笑意。
宰相也并非这么好当的,不光有权利,还有义务,天生还要承受下面文官们的道德绑架。
既然你是宰相,你是文官之首,那你就得多做点事,再多做点事。
如果碰上这种抵御外辱,而且能壮大文官权势的机会,他宰相还退缩的话,只要今日议事的细节消息传出去,等着秦桧的恐怕就是铺天盖地的弹章。
不说别的,单单一个遇敌怯懦、畏缩不前的理由,就能让广大文官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淋秦桧一脸尿。
而且,以秦桧那有权就往身上揽的性子,难保他不会盯上干涉冀州各个郡县的机会,还有兵权,有了这些,秦桧就能在对他相对薄弱的外朝快速扩充势力……
蔡京只是以余光看了秦桧一眼,就快速地收回了目光。
别看秦桧答应的这么勉强,但他心里说不定早就非常愿意了,做出这副样子只不过是为了卖皇帝一个人情。
蔡京有些感慨地向上望了一眼,年纪轻轻的皇帝陛下又怎是老奸巨猾的秦桧的对手呢?
“既然秦相愿意就好。”
李乾轻轻点了点头,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但事情还没结束,他又转头望向李渊、赵匡胤和杨坚三人:“三位卿家觉得如何?”
三人似乎还有所不甘,但一时之下也拿不出什么解决办法来,只得僵在原地。
李乾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如果可以,他真不想再这么和他们打交道,也不想再问他们的意见,而是直接自己拍板决定。
但问题是如果没有这三个人点头,跟过去的武将、左威卫还有府兵边军们可能会和秦桧玩一手不配合的招数。
在前线这无疑是非常致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