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升平公主当上“监国”之事,在民间传开了。作为史上第一位“监国公主”,自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不过,对于这位年轻的公主殿下,大部分人对于她的了解其实是颇为有限的。对于这个结果,大部分人也都是不持立场的,因此也无所谓什么高兴或者失望,更多的只是感觉新鲜和有趣。
而就政事而言,其实并不会对原有的政治生态产生太大的冲击的。虽然,说的是代天子理政,但显然大部分事务,还是会由各部门按照程序去处理的,这位“监国公主”,想来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象征性而存在的。因此,虽然有许多官员对于这个结果,感觉到意外,但反正又不影响到工作及自身利益,所以也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抵触情绪了。总之,上面虽然突然多了个领导人,但该干嘛还干嘛吧!
当然,宁王和秦王一系的官员,显然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他们之前一心想要通过这两位皇子的上位,水涨船高,更进一步,如今希望自然是暂时落空了。只不过,虽然自家王爷未能如愿,但对面的也同样功败垂成,所以倒也只是原地踏步而已,实质上的损失倒也没有的。至于那位“监国公主”,在他们眼里,显然只是个意外,毕竟再怎么样,总不可能她还能当上皇帝吧?所以,此次“监国之争”虽然输了,但并非致命的,既然结果已经这样了,暂时也就这么着了。
因为各方面都对于升平公主的上位,没有表现出过于激烈的反应,所以朝堂上下倒是出奇的平静的。这让许多原本等着吃大瓜的人多多少少是感觉有点意外的。当然,朝局能够稳定下来,消除了因皇帝暂时无法临朝而带来的隐忧,总归是件好事的,所以更多的人还是对此感到欣慰的。
这一日,宁王入宫探望皇帝。见到升平公主时,倒是有些阴阳怪气的,一口一个“监国公主”的揶揄着,显然对此还是心有不甘的。升平公主却是平静如水,只是看着他在那表演,仿佛在说:你看我不爽,但又能奈我何呢?宁王自讨了个没趣,但还真拿她没办法,最终冷哼了一声,拉着个脸,拂袖而去。
宁王从皇帝的寝宫出来后,在皇宫的一角,与内廷大总管汪直“不期而遇”。汪直执礼甚恭地道:“老奴参见殿下。”宁王抬手示意其免礼后,又向他使了个眼色,朝前走了几步。汪直略一犹豫后,朝着跟在身旁的两个小黄门吩咐了一句,便独自跟了上去,来到宁王的身后。
“汪公啊,本王需要一个解释。”
“殿下,实不相瞒,老奴对于公主殿下竟然参与其中,事前也是毫不知情的。”
“哼,整个皇宫,都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如何说毫不知情的?”
“老奴事后又仔细盘查了一下,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并没有任何一个朝廷官员和公主殿下有过私下的接触的,除了……。”
“除了谁?”
“除了周勃的女儿周薇和矾楼的许合子。”
宁王闻言,眼睛一眯,沉声道:“可知道她们说了什么吗?”
汪直摇了摇头,道:“这个倒还真是不知。她们要私下里说什么之前,都会先行摒退左右的,所以……。”
宁王点了点头,并没有再纠缠这个问题。人家有备而来,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不去防着“隔墙有耳”呢?不过,也无所谓她们说了什么了,如今他已然可以确定,周家就是“幕后黑手”之一,甚至有可能就是主谋。至于唐家和陈庆之,他们平常就与周家时有来往,关系好的一批,肯定也是知情人的。看来,赵无极猜想的没有错,这事儿还就是他们几个干的了。
宁王平复了一下心情,虽然依旧是恼火不已,但毕竟已经知道幕后之人了,也算一件好事儿的。于是,他笑了笑,道:“不知道就不知吧,事已至此,汪公也不必过于介怀了。本王,刚刚属实过于激动了些,还请汪公,千万勿要介怀才是。”
汪直连忙躬身下去,嘴里连声道:“不敢不敢,殿下言重了,折煞老奴了。”
宁王伸手将其扶起来,一脸真诚的道:“诶,汪公,您无须自谦的。这么多年以来,多亏了您一直都在宫里面暗中襄助本王,对此本王一直铭记于心,心存感激,不敢有一刻或忘。就说此前那两名西域女子之事,若是没有您的帮助和配合,又如何做得到呢?”
汪直闻言,心下暗自不满:宁王这分明是在警告自己,他显然是把这个事当成要挟自己的工具了。唉,难怪周勃他们宁可扶公主殿下上位,也不肯支持宁王。这个王八蛋,真的是随时会翻脸不认人的,太他妈不是东西了。心里这般想着的同时,汪直嘴里却若无其事的应道:“殿下过誉了,当初毕竟是陛下暗中授意老奴,要多多照应一下您的。陛下的旨意,老奴自然是不敢违背的。殿下应该感谢的是陛下,老奴不过是遵旨而行罢了。”
宁王闻言,心中暗怒:好你个汪直,这是想要把事情都推到父皇身上吗?本王不过是失了一局,这老小子这么快就想要跟咱撇清关系了吗?哼,这个老奸巨猾的东西。然而,心里面骂归骂,脸上却依然笑着道:“哈哈哈,汪公对父皇真的是赤胆忠心,令人感动啊!本王以后,少不得还有事情要仰仗汪公了,到时候还请不要推辞才好啊!”虽然只是盟友,互相利用的成分居多,更加谈不上什么感情。但如今,自然还不到跟人家翻脸的时候,毕竟汪直作为内廷总管,所掌握的能量,委实是不容小觑的。故此宁王打了个哈哈,放低了姿态,再扯了两句闲篇后,便告辞离开了皇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