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
闫筱筱也不管祁二妹他们次日过不过来,还是在睡前用槐花和灰水泡了七斤糯米。
还准备了三斤红豆、两斤板栗仁、一斤花生和半斤红枣。
还有三节腊肉、一块将近两斤重的五花肉和半斤梅干菜。
以及两百多张干粽叶,两扇干棕榈叶。
— —
第二天!
闫筱筱醒来刷牙洗脸时,就被闺女告知小猪仔抓回来了。
她洗漱好,立马跑去猪圈看,一如既往地瘦不拉几。
也不知道有没有十斤重。
不用猜又是队里挑剩下的。
前天端午,队里把这节挪到了今天周末过,也方便大家带娃回娘家过节。
当然过节就少不了杀猪庆祝,杀了猪就要补猪仔。
抢猪仔,他们家肯定是抢不过队里。
算了,乾坤未定,两头皆是黑猪。
后面跟上来的小短腿祁无恙也吵闹着要看小猪仔,可他个头还没猪栏高,闫筱筱只得将他抱起来。
他看了后,也嫌弃地不行:“瘦猪猪,要乖乖,吃胖胖~”
至于吃肉肉还是不说了,会把小瘦猪吓更瘦的。
“宝宝说得没错,一会我们就去扯猪草,让它们吃上早饭,别又饿瘦了。”
“麻麻走,扯猪草~”
闫筱筱依着他:“好,等妈妈去拿个大篮子。“
这年代的猪金贵着,人可以饿着,但猪饿不得。
孩子馋肉也有馋肉的好,至少以后喂猪的活她就可以慢慢承包给小老三了。
她也相信,祁无恙的私房钱,过几年肯定能远超他哥哥姐姐的私房钱。
— —
这次队里分肉,卜婆子来和祁景修打了声招呼,就帮他们拿走了。
这行为似曾相识。
闫筱筱知道后也没说什么,因为统子说祁二妹和祁三妹两家在路上了,那点猪肉就算是他们一家五口也去老宅吃饭提前付的伙食费吧。
她还赶在他们两家人进村前,就让他们爷仨打包好包粽子材料,又带上十来斤杨梅提前一步去了老宅。
祁二妹一行人到了,坐在院中忙活的连大嫂腚都没移动一下,只是口头热情地打着招呼:
“二妹三妹,二妹夫三妹夫你们都来了呀!”
方大路和徐沝会再次出现,还是挺让人意外的,看来八成是一回生,二回熟了。
就是公婆又要多出两份口粮了。
也不对,这次祁四妹没回来,和往年相比,人数倒是一致。
祁三妹明知故问道:“大嫂,你在忙什么呢?”
“还能忙什么,洗粽叶一会包粽子用。”“你们先进屋喝口茶就出来搭把手吧,弟妹出了材料,咱们就有力出力。”
认真算,她们家还是亏了,她家劳动力也出,包好还要出柴火,到时还是和两个小姑子家分的粽子数量一致。
不过,最大的冤大头还是小叔子两口子。
没办法,谁让二老重女轻男呢。
“…”别说屁股都没坐热,她连屁股都还没碰到凳子边,就活从天上来。
“行!”…
— —
祁景修他们带过来的杨梅是昨天上午摘的,一直放在空间,没有来得及清洗。
当卜婆子听说闫筱筱要用盐才能把杨梅里藏着的虫杀出来,火速就从灶里铲了一火铲草木灰倒进盆里。
“景修媳妇,你要是怕咬手就用锅铲搅和一下,信我老婆子的,草木灰杀虫绝对比盐更厉害。”
还好她手快,不然让大手大脚,没个轻重的闫筱筱把她盐罐里的盐都用了,这中午的菜也不用放盐了。
“婆婆,您说得对!”是她狭隘了,无论是盐还是面粉,在这年代都是奢侈品。
其实在卜婆子看来,草木灰也是很金贵的肥料,但胜在不用花钱买。
尤其是看到闫筱筱后面又用两铲草木灰洗了第二第三遍,她不禁心疼了一把。
将杨梅清洗干净,捞起来沥水时,闫筱筱率先给卜婆子递上一粒,劝其'试毒':
“婆婆,你先尝尝这个最红的!”
卜婆子是亲眼看着她洗的,这杨梅是干净的不能再干净了,颜色也是红得发黑,酸应该也酸不到哪里去。
所以还是大着胆子,张嘴接受投喂。
“婆婆,味道怎么样?”
只听对方轻'吸'了一声,然后道:“酸甜酸甜的,要是再拌点糖就更好,景修媳妇你那还有白糖吗?孩子们喜欢更甜一点的。”
“婆婆,我那也没多少白糖了,我还要留着做杨梅干,下周你们再回来,我就给你们装点去城里吃!”
“那行吧。”
闫筱筱接着给粽子肉馅调味的祁景修接连投喂三粒杨梅。
“孩子爸,味道怎么样?”
“一个两个还觉得有点小甜,第三个就开始泛酸了。”
“那你少吃点,一会还要吃午饭呢。我把没那么红的挑出来,一会你做个杨梅炒大肠和杨梅烧排骨。”
“好!”
卜婆子腹诽:好什么好,别把她肥肠和排骨嚯嚯了。
这闫筱筱那么爱点菜,怎么不在自家招待两个大姑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