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北岸河内郡治下,河阴县。
严庄再次出现在了安守忠的帅帐,递交了安禄山的手书,并转达了大唐皇帝的要求和承诺。
“陛下说了,毕竟安先生是谋反的主犯,而且还是僭越称帝的人,若是就这样将他赦免了,只恐朝野一片反对。
故此再三权衡,陛下方才提出了这个要求,希望安将军能够率部北上征讨渤海国,将功赎罪。
若将军能够为安先生恕罪,则天下人对于赦免安先生之事也就无话可说,而且安将军还能够名垂青史!”
安守忠拍案而起:“名垂青史什么的,我就不奢求了,只是义父向我求救,无论如何我都要报答他!
你回去转告大唐皇帝,就说我安守忠——降了!
何时出征渤海国只等陛下一声令下,我安守忠便挥师向北,直击渤海国!”
严庄闻言大喜:“哈哈……识时务者为俊杰,安将军真是豪杰!”
安守忠苦笑:“败军之将,我算什么豪杰?只能感谢大唐皇帝的不杀之恩!”
随后,安守忠将麾下的六十多名将校召集到帅帐前面,向他们宣布降唐的决定。
“诸位同袍,你们也已经知道南京沦陷,皇上被俘,太子在青州登基的消息。
目前我大燕国已经穷途末路,本将决定率部向大唐朝廷投降……”
自从南京沦陷的消息传来之后,这支叛军就人心惶惶,士气低靡,每天都有士兵脱逃。
李抱玉率领三万唐军驻扎在黄河南岸,防守的森严壁垒,让叛军根本无法过河威胁洛阳。
就在这支叛军进退两难之际,严庄于数日之前抵达军中,不经安守忠许可便在军中散布大唐皇帝招降的条件。
只要安守忠肯率部投降,朝廷将会赦免所有人的罪行,并册封安守忠为怀化大将军,赐爵庐陵郡公,所有将校愿意从军的可以继续为大唐效力。
在严庄的蛊惑之下,大部分叛军都倾向于投降唐廷,不想再继续做困兽之斗,毕竟老巢都被偷了,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再继续抵抗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可以说,就算安守忠不投降,这支军队也已经失去了斗志。
除非唐军要来围剿他们,不给留活路,才能逼的这支人马做困兽之斗。
但凡还能活下去,这些将领们都不想再继续厮杀下去!
“我们都听将军的,将军说降唐我们就降唐。”
几个上了年纪的将领圆滑的附和,把责任推到了安守忠身上,表示这是主帅决定投降的,并不是我们贪生怕死。
一名校尉提出了担忧:“大唐皇帝会不会像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那样,先骗我们投降,再悄悄的把我们坑杀了?”
严庄站出来笑着道:“放心吧,陛下他是一言九鼎的皇帝,怎么可能做出项羽那种言而无信的事情?”
“陛下说了,希望我们能够在安守忠将军的指挥下出征渤海国,只要我们能灭了渤海国,朝廷绝对不会吝啬封赏。
该加官的加官,该晋爵的晋爵,一定会与唐军将士一视同仁!”
听了严庄的话,现场顿时一片哗然,出现了两种声音,有人狂喜,有人惧怕。
“哈哈……这可真是太好了,我还以咱们投降之后就要解甲归田,回老家种地呢,没想到朝廷居然还让我们当兵打仗,那我可就放心了!”
“是啊、是啊,能够继续在军中效力,此生无憾,老子宁愿死在沙场上,也不愿意死在庄稼地里。”
“能去辽东杀胡人,可比在中原自相残杀好多了,我要跟着安将军去辽东杀胡虏!”
“渤海国有将近二十万军队,治下三十六府,三百多万人口,凭咱们区区四五万人出征,不是让咱们去送死吗?”
“是啊、是啊,我就说唐廷不会这么好心的赦免我们无罪,原来是要让我们去东北送死啊!”
严庄急忙高声解释:“诸位将军不要误会,陛下可不是让我军独自出征渤海国,朝廷平定了内乱也会出兵增援我军。
另外,朝廷也会给我们发军饷,提供甲胄、兵器、粮草,还允许我们在沿途招募将士。
不过呢,咱们可不能像从前那样裹挟百姓入伍了,要表现出我们的优良军纪,让那些自愿讨伐胡虏的百姓加入我军。”
年轻的安守忠站在一边保持沉默,让严庄这个昔日的大燕国丞相给将士们做心理工作,说服他们不仅要投降唐廷,还要跟随自己远征渤海国。
绝大部分将士投降是为了活下去,而自己投降是为了给义父安禄山恕罪,万一这些将士们不愿意跟随自己出征渤海国,那还是保不住安禄山的性命。
安守忠刚来到河内郡的时候,麾下兵马有八万多人,其中三万多人是沿途强征的。
自从南京沦陷的消息传开之后,那些被强征的士兵开始大批量逃亡,安守忠没有弹压他们,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他们逃命。
经过这半年的厮杀,安守忠明白了“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新兵太多会导致军心不稳,临阵逃脱更会动摇老兵的意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