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顾与李木都是极具勇武的人,两人的打斗更是凶险,双方稍不留神就要命丧当场。
七十多个回合过去,公孙顾渐感力不从心,他本就年长李木近十岁,体力不济,再加上战局不利,心神已乱。了,一个疏忽,李木长枪如毒蛇吐信,刺穿他左肩铠甲。
"将军!"王虎见状,急忙率亲兵来救。
公孙顾忍痛后退,见战场已呈溃败之势,咬牙道:"传令,撤退!退守函谷古道!"
秦军听到撤退号角,如蒙大赦,纷纷向西方溃逃,楚军乘胜追击,杀得秦军尸横遍野。
五万秦军,最终只有两万残兵败退函谷古道。
天色微明时,战斗终于结束。
战场上尸骸遍地,鲜血汇成小溪,流入低洼处形成暗红色的水洼。李木与景象在战场中央会合,两人皆是血染战袍,疲惫不堪却掩不住胜利的喜悦。
"将军神机妙算,末将佩服。"景象单膝跪地,声音嘶哑。
李木扶起他:"若非景将军充当诱饵,率部死战,吸引秦军主力,我的计划也无法成功,此战之功,你当居首。"
他环顾四周,看着满地尸骸,胜利的喜悦渐渐被沉重取代:"只是这代价..."
景象沉默片刻,道:"战争便是如此。至少我们保住了新安关,此番击退秦军,秦军也无力卷土重来,周王畿暂时无忧。"
李木点点头,转向传令兵:"打扫战场,救治伤员。"
朝阳升起,照亮了这片修罗场。
楚军士兵开始清理战场,将同袍的尸首小心收殓,敌人的则堆叠起来准备焚烧。
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焦臭,乌鸦已在天空盘旋,等待它们的盛宴。
此战,楚军斩杀秦军三万,自身的伤亡也不小,达到八千之数,主要伤亡人数还是集中在承担诱饵任务的景象所部。
洛邑,大冢宰的府邸内,现任大冢宰范蠡坐在屋内,在其对面坐着的是两个中年男子。
“大冢宰,自从周王畿传出楚国囚禁天子的消息后,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小家族开始相互勾结串联起来了。
而这其中为首的,正是巩氏家族!这些心怀不轨的人,如今已经把巩邑当作他们的大本营,妄图继续积聚力量。”范蠡左对面的那个男子一脸凝重地禀报道。
听到“巩氏”二字,范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冷冷的笑容。
然后,范蠡将目光转向了坐在他右对面的男子,缓声问道:“那么,可查清楚是哪些人在背后挑唆生事吗?”
那男子连忙答道:“回大冢宰,我们已经查清楚了,最初散布谣言的,确实是秦国的探子,但之后,却是多方密探联手推波助澜,才使得这谣言愈演愈烈。
如今,秦国、晋国、西齐国三方的密探已然结成了同盟,而那些小家族,也是通过这些密探的牵线搭桥,才有了如今联合起来闹事的能耐。”
“大人,对于这些探子,你觉得我们黑衣卫是否应该将他们逐一清除掉?这些人的底细已经被我们黑衣卫查得一清二楚”,那男子对范蠡问道。
“再等等吧,我们先不要打草惊蛇。”范蠡一脸沉稳地说道,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锐利,停顿片刻之后继续说道:“周王畿已经被楚国掌控差不多一年了,但私底下反对我们的声音却没有断过。
这些蝇营狗苟的声音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蛇,不一次性给清除掉,让它们藏在暗处迟早会给我们造成不稳定的乱子。所以这次本官要来个引蛇出洞,将它们一网打尽!”
范蠡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
范蠡的话音刚落,站在他左手边的中年男子便开口说道:
“大人,光目前暴露的家族来看,巩邑那边已经集结了一股不小的力量。据黑衣卫探查所知,至少有两千武士。如今李木将军在新安关抵御秦军,我们这边的力量怕是不足以拿下这些人啊。”
范蠡听到男子的话,沉默了片刻,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两千武士,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这还不包括那些隐藏在深处的反动势力,如果不能一举将他们消灭,恐怕会将战事范围扩大,最后还会极有可能将底下的普通周人也给裹挟其中。
若真的如此,那整个周王畿都不会安宁,以如今楚国面对的局面,哪里还有兵力平乱。
如今的洛邑城,经过一番彻底的清理,城内的原周室贵族基本上已经消亡殆尽。
也正因为如此,李木在出征的时候,只在城内留下区区五百甲士,如此薄弱的兵力,实在难以应对可能的危机。
范蠡心中暗自思忖,是否可以借用王宫之中的那五百甲士来增强洛邑的防御力量呢?
然而,这个念头刚一闪现,他便迅速将其打消。
原因无他,天子对于楚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整个周王畿的百姓,数量多达百万之众,而正是因为有天子的存在,再加上楚人在周王畿的施政政策相对惠民,才使得这里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动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