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北郊。
身为国医圣手,金泉不缺钱,但是他却喜欢常年居住在北郊的一处竹屋。
陈凡跟着顾青渊到的时候,屋外已经停了一辆酷路泽。
“这应该是姜浩的车,没想到他今天会来。”
顾青渊一愣,随后向陈凡解释道:“姜浩是淄川姜家的嫡子,也是本次选拔邀请的对象之一。”
“他们家是中医世家,一连出了好几个名医,在淄川当地很有声望。”
“姜浩作为蒋家新一代的佼佼者,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
“不过这人有点傲,一会儿见面你多担待点。”
说罢,他带着陈凡敲响了竹屋的门。
“金老,应您的要求,我把陈凡带来了。”
“进来吧。”
屋内传来一道苍老的声音。
顾青渊转头对陈凡点了点头,随后推门而入。
竹屋内装饰简单,颇有些古朴的感觉。
此时屋内只有两个人,一个白发老翁身着青色棉服正盘坐在茶桌后面。
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品着茶。
看起来好不快活。
而在他面前,一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同样坐在茶桌旁,正低头喝着茶。
见到他们进来,年轻人朝顾青渊点了点头,而对陈凡却好像没看见一般,继续喝着手中的茶。
“金老,这位就是我之前跟您提到过的陈凡。”
顾青渊指着旁边的陈凡介绍道:“他的医术很厉害,完全够资格参加这次的选拔。”
面对老前辈,陈凡没有失礼,恭敬地打了声招呼。
金泉抬头看向陈凡,略一打量后开口问道:
“我想问一下你的师承是什么?”
陈凡据实回答:“家传,从小跟着父亲学习的医术。”
金泉点了点头,随后继续问道:“请问家父是何许人也,可曾参加过南山会?”
陈凡摇了摇头,“我父亲只是一个村医,未曾参加过南山会。”
“村医?”
金泉闻言,不由地一愣。
一旁独自喝茶的姜浩更是冷哼一声,露出满脸不屑的表情。
陈凡眉头微皱,心中不喜。
金泉回过神来后笑着说道:“这个不打紧,我只是顺口问问。”
“既然你能被小顾认可,说明你的医术应该不差。”
说到这,他话锋一转,“不过选拔之事不可马虎,所以我还要考校你一番。”
陈凡点了点头,“这是自然,不过在此之前我倒想跟这位好好讨教一番。”
说着,他冷冷地看向姜浩。
见状,众人都是有些没想到。
姜浩一愣,随后不由嗤笑一声,放下茶杯说道:“你确定要向我讨教?”
“我可不会像金老一样给你面子,到时候答不上来,可怨不了我!”
陈凡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不用给我面子,随便问。”
“好,这可是你自找的!”
姜浩冷笑一声,转头看向金泉说道:“金老,既然他主动找我,那就容我帮您试试他的成色。”
金泉不好说什么,只好点了点头。
“既是讨教,理应点到为止。”
姜浩应了一声,随后看向陈凡问道:
“在治疗风湿痹症兼气血不足的患者时,扶正与祛邪的比例如何把握才是最佳?”
听到这话,顾青渊心中不由为陈凡捏了一把汗。
姜浩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另有玄机。
如果陈凡按照常规治疗的方式回答,虽然正确,但却不是最终的答案。
如此一来,就落入了姜浩的圈套。
“由于气血不足会导致自身正气不足,所以在治疗风湿痹症时碰到关节红肿热痛等邪气亢盛的表现时理应将祛邪的比例调大,使用独活、羌活、防风等祛风祛湿的疗法。”
陈凡顿了顿,随后借着说道:“不过上面说的是常规治疗方式,在一些情况下如患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时可采用祛邪与扶正互相调和之法,以八珍汤来补气血。”
“因为这个比例虽然麻烦,但是通用所有此类情况故而被称为最佳比例。”
这番话听完,顾青渊松了一口气,而姜浩则是一愣,显然是没想到。
金泉眼前一亮,笑着鼓了鼓掌,看向陈凡说道:
“说得不错,看来你的医术确实有一定的水平。”
姜浩听到金泉对陈凡的夸奖后,面色一沉,没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问题被陈凡轻易答了出来。
他心有不甘,对陈凡说道:
“该你了,想问什么?”
陈凡没有丝毫犹豫,直接问道:“何首乌在解毒时,用哪种炮制方式最佳?”
听到这话,姜浩嗤笑一声。
“这个问题还不简单,要想将何首乌的药效发挥到最大,一定是用清蒸法炮制,这样才能锁住何首乌的药效。”
一旁的顾青渊点了点头,目前用到最多的也是最有效的炮制方法确实是清蒸法。
这个问题只要学了几年中医都会知道,不知道陈凡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然而就当姜浩准备问一下个问题的时候,陈凡却摇了摇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