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做法,往往高度趋同。
为什么?
不是因为他们都在相互抄。
甚至隔着时空抄。
而是因为办法确实好用。
比如法拉和伊琳,在面对诺斯巴罗王国的时候,便采取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行动。
深入侵略,劫掠,骚扰,破坏正常生产与各种活动的同时,壮大自己。
这种吸别人的血来养自己的手段,通常也被叫做“吸血鬼计划”。
但法拉更想将其称之为“焦土计划”。
对平民来说,这是场无法避开的天灾。
对底层贵族来说,这同样是一场大洗牌。
1176年,一月。
诺斯巴罗王国西面。
完成了整合与全军整备的伊琳,带着焕然一新,士气昂扬的三万残羽护卫队,再次开始东进。
在她离开的时候,安德拉德大公国地区已经因为被安德烈大公国那边的起义影响,也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各路义军相互征伐,相互抱团。
城池之外的大片的地区逐步落入了义军之手……不,现在,应该叫做“军阀”了。
大片地区此刻已经全部落入了在混战中崛起的各路军阀势力手中。
城池内,城池外,一墙之隔,便是地狱与天堂的分界线。
当伊琳再次踏足这里的时候。
她看见的,是开始小规模泛滥的疫病。
大量的尸体因为没有人处理,而随意堆积着。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烂的臭味。
小部分地区因为粮食紧缺的缘故,爆发了饥荒。
这些地方相比起别处就干净了许多。
看不见尸体。
也看不见有叶子的树。
冬天来了。
寒风不断从荒野中吹过。
带走了暴露在空气中的血液的温度。
在食物逐渐短缺的情况下,各地军阀相互之间的厮杀变得越来越频繁。
他们阻断了伊琳的去路。
如果想要继续前进,就得清理掉这些军阀势力。
由于本地已经几乎没有了能够随地劫掠的食物。
所以这次伊琳没有选择孤军深入。
她带着三万人,要是能搞到手的物资不够,会出大问题。
因此这次,伊琳采取了更加原始的方式东进。
——一路杀过去。
击溃沿途所有抵抗力量。
攻城拔寨。
直到兵锋触及到诺斯巴罗王国的王城杰斯坦尼斯为止。
毫无疑问,这比之前那种以入侵劫掠为主的战斗,要棘手得多。
毕竟要攻城。
即便是想要拿下一座最小的城池,需要付出的代价,对伊琳来说,也是远比野战要高得多的。
为了稳妥起见,她利用野战优势,相继击溃了沿途几个军阀势力。
俘获了大量俘虏之后,伊琳对他们许以重利,提供食物,然后让这些俘虏,去充当攻城的先锋军。
等拿下第一座城池之后,伊琳便当着全军的面,重赏了那个先登的士兵。
以此来树立起信誉。
俘虏们的士气瞬间就提了上来。
开始心甘情愿地为伊琳所驱使。
在她拿下第二座城池后,原本三万兵力的残羽护卫队,便又多了三万外围军队。
这些士兵全是俘虏。
有不少甚至还是由原本的将领统率的。
伊琳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实力就此开始一路膨胀。
城破后,她便开城放粮,喂饱全军的同时,进一步招兵,扩充先锋军的数量。
就这样,伊琳再次开始连战连捷,不断将安德拉德大公国内的城池控制到自己的手里。
由于她这一改之前作风的进攻方式,导致整个大公国境内的上层贵族全都开始人人自危起来。
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座被伊琳攻破的城池,会是谁的。
等到城破之后,城内的贵族们有多惨,也就只有伊琳自己知道了。
一般都是杀了,抄家,散财。
不少贵族也选择了投降。
但伊琳没有允许。
用她自己的话说——城破了你们才投降?
有什么意义?
一般都是攻城之前投降,减少双方损失。
各退一步,各取所需。
城都沦陷了,再投降属实是毛线用都没有。
伊琳也就懒得客气了。
时至二月,伊琳的真·十万大军,直接包围了安德拉德大公国的主城——安德城。
一时之间,整个诺斯巴罗的西境彻底危险了。
一旦安德拉德扛不住压力,投了。
那么后面的大量城池都不会再有抵抗的心思。
毕竟,大公都他妈投了,我们还搁这坚持做什么?
蓝羽翼王国的爵位,那也是爵位嘛。
投降了算球……
消息传回王城,坎坎加尔彻底坐不住了。
西面的大公根本就靠谱不住!
这一点,在伊琳第一次东进,大军都快打到王城的时候,坎坎加尔就察觉到了。
现在她再次东进,接连攻克城池。
其目的已经昭然若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