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挂掉了电话,陈长安都是沉默的。
后世,陈长安也只是听说过,有一段时间,国家和北边关系不好。
好像是差一点点开战,也有传闻说,在某些地点,甚至已经比划了一番。
但是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陈长安才发现。
现在局势,怕是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严重的多。
甚至已经顾不上农民们身体的损伤了,由此可见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程度了。
同时三线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在汽车厂,关于工人们是否去支援三线建设。
陈长安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反对。真的要有愿意为三线建设出力的。
陈长安肯定是不会阻拦的,这么大的厂子,缺少几名工人,也不算什么。
只是摩托车生产线,已经二十四小时不停了。
想要在提高产量,恐怕只能是再开生产线了。
这投入可就大了,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工人。
真要是都投入到摩托车的生产上,之后的吉普车和皮卡,那是想都不要想了。
国家的现状如此,陈长安也是无能无力。
毕竟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缺少工业的基础,甚至工人的数量,都因为粮食的缺乏,没办法大规模的招工。
这种事情,想要靠着陈长安一个人或者是靠着一个汽车厂就想改变。怎么可能呢。
看来首要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粮食问题。
能帮助粮食提高产量的东西。无外乎种子和化肥以及水源。
种子陈长安没办法,但是在化肥上,确是可以去港岛那边问问,能不能采购到一些国外的设备。
至于水源,刚好马上就要开始治理海河,找到合适的位置,多修建水库。
陈长安的意见,反馈到了聂大爷这里。聂大爷倒是没觉得陈长安不务正业。
相反,只有工人的数量变多了,才能让国家色工业发展的更快。
消息来到了大领导的耳中,大领导沉默了很久。
随着港岛霍家代理的产品变多,那边的渠道也变得多了起来。
有些时候,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想要港岛代理的产品。
可惜手里没钱或者说,不要他们手中自己的货币。
有些国家的货币,的确是没法要,一张纸币还没有一张卫生纸值钱。
拿了这些钱也不知道能从那些国家买些什么东西。
于是汽车厂的产品,大多数都变成了以物易物的交易。
多数都是交换成了粮食或者矿产。随后再交易到其他国家,换来钱或者其他货物。
倒手几次之后,发现这样交易,比起直接卖产品,反而更加赚钱。
慢慢的出货进货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大领导在仔细的询问了汽车厂的库存产量,以及价格之后。
又询问了关于化肥产量,原材料,设备的进口价格。
考虑了一个晚上,大领导大手一挥,将汽车厂所有库存,以及之后几个月的产量,全部打包去港岛卖掉。
国防重要,农民的身体重要,粮食的产量,同样重要。
没有舍,哪有得?辛苦百姓一年,之后得到的会更多。
并且大领导重新翻阅了海河治理工程的草图。
并且提出需要修建更多水库,发挥蓄水存水的作用。
当陈长安得到消息,将库存一并打包发走的时候。
就知道,自己的建议起作用了。只是代价确实要苦一苦那些治理海河的农民们。
陈长安只能督促杨云飞,逐步的提高摩托车厂的产量。
尽量把工人们的任务安排的紧凑一些。这也是陈长安能够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侯明君非常的精明,为了不在明天,也就是招工第一天。
引起四九城居民围堵汽车厂的情况。他在天黑下班之后,在厂门口贴上了招工告示。
第一批,蔡映红只打算先招收一千人。且要求很高。
第一点,必须是四九城户口,且年龄小于三十岁。
第二点,必须是在四九城内有房子,或者家中有房子,不需要住单身宿舍的。
第三点,高小以上文化程度。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真正能满足这三个条件,且没有工作的人。并不是很多。
要求高的原因,是侯明君打算把这些人当成领导,或者说是班长培养。
厂里的工人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带徒弟。
而且按照数量来计算,一个工人要带三个或者更多的徒弟。这要教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工人制作一个零件,让三个徒弟在一旁看着。
然后有人喊没学会,咋办?再来一遍?或者徒弟说会了。让不让人家上手?
要是按照原来老旧的带徒弟方式,第一年不能摸机器。
那好了,吉普车和皮卡车什么时候才能造出来?
所以侯明君想的很明白,先选出一部分有学历,聪明的人。
先培训他们,然后他们在带着后续的工人们学习。
这些人以后一定会成为汽车车间的中流砥柱,也是他侯明君的嫡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