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伴随着寒风,一场冰冷的大雨倾泻而下。
整个沈阳城弥散的血腥味在寒风和大雨的洗刷下,开始消散。
“陛下,经过清点,城内抓捕出建奴之人九万余,臣请旨如何处置?”
卢象升迈步出现在奉天殿内。
朱由检闻言后,脸色平淡的吐出一句:“高于车轮者即斩。”
卢象升听到皇帝的话,没有丝毫意外之色。
“是,臣遵旨。”
很快。
卢象升出现在城外。
由于明军数量众多,城内经过一夜残酷厮杀,到处都是尸体,在没有清理干净之前,是无法入住的。
秦良玉率领所有明军在城外安扎三座营寨休整。
“建斗,陛下怎么说?”
主帐前。
秦良玉看到回来的卢象升,出言询问。
后者目光扫视一圈,看到前面的马车,迈步上前徒手拆下一辆运输粮草辎重的马车木轮平放在地面上道:“陛下有旨,高于车轮者即斩。”
秦良玉,曹文诏和袁崇焕等一众将领闻言皆是一惊。
木制车轮平放在地面,厚度仅有两指宽,哪怕是个刚出生的婴儿,都不可能比车轮低的。
“建斗,你确定这是陛下的旨意?”秦良玉语气中带着些疑惑。
卢象升坚定的点点头道:“没错,是陛下亲口所说,在场的还有方中官,李指挥使和几十个锦衣卫护卫都听着的。”
“秦总督,既然陛下有旨意,三军即刻执行吧。”
曹文诏在一旁开口提醒。
秦良玉点点头。
随后,明军再次出动,对关押在沈阳外城建奴设立的五座军营中的建奴人展开屠杀行动。
这九万多建奴人,大多是八旗内的中下层旗民,在扬古利安排核心高层家眷跑路时,这些人自然就被遗弃。
面对战力强悍的明军,这些残余几乎没有反抗之力。
不到一日,将近十万人就被屠戮殆尽。
傍晚时分。
朱由检巡视军营,看到许多将士在焚烧大量的尸体,周围询问秦良玉。
“怎么回事?城内的建奴兵尸体还没清理干净?”
秦良玉行礼解释道:“陛下,那些是城内建奴余孽的尸体,臣奉旨调军,已经全部诛杀。”
朱由检:???
“都杀了?”
“回陛下,禁军严格执行军令,全部坑杀,无一人存活。”
朱由检随即把目光投向卢象升。
后者似乎有些心虚,在看到皇帝目光后,赶忙低头。
“杀了算了,这些建奴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我汉人的血债,死了也不亏!”
“方正化,军监局要加强对三军将士的思想引导,斩杀建奴余孽不要有心理压力,建奴危害辽东几十载,祸害无数汉民,死有余辜,不值得可怜!”
“是,奴婢记下了。”
秦良玉随即接着开口道:“陛下,城内建奴已经扫清,投降的三万余汉军和两千余蒙军如何处置?”
朱由检思索片刻后道:“这些人杀了可惜,把他们全部贬为奴隶,押回国内,交给魏忠贤,让东厂协调分配给各部局,从事危险程度高的劳作。”
“是。”
在君臣巡视军营没多久后。
田荆和燕客二人匆匆出现。
“陛下,甲号汇报说,在昨夜的大战中,建奴有三股人马从城内密道逃脱,臣已经调集力士追踪。”
“嗯,如果朕猜的没错,应该是黄台吉的后宫女眷和八旗核心家眷。”
“是的,从清宁宫密道逃走的是黄台吉的大妃哲哲,她带着后宫数位嫔妃,外加黄台吉几个幼子出逃。”
“嗯,此事暗卫追踪到去向后,直接出手截杀,所有余孽一个不留!”
“臣遵旨。”
田荆说完后,燕客接过话补充道:“皇上,燕青在朝鲜传回紧急情报,建奴在朝鲜的军力撤走后,倭人趁机作乱,已经占据朝鲜五个道府。”
朱由检闻言,心中再次泛起杀意。
倭国这个国家,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一旦邻居出现问题,便会大举入侵。
“告诉燕青,暗卫控制的力量先不要动,等朕的消息,先让倭人在朝鲜蹦跶几日再说。
另外,大军先休整一段时间,等待军需补给。”
“是!”
“报!陛下,袁阁老发来急奏,请您早日归朝。”
朱由检接过奏疏,打开看完后,原本击败建奴的喜悦被冲淡。
袁可立发来的奏疏内容很简单,国内大旱,粮食库存危急,甘肃,陕西,山西,北直隶,河南数省情况危急!
“陛下,沈阳已复,我军有近二十万精锐在此,逃走的建奴余孽短时间内翻不起什么大浪,朝政为重,您可先行回国,臣在此领兵驻守,等待皇命。”
秦良玉拱手说着,出言劝谏。
大军收复失地,并不是歼灭敌人,收复城池就完事了。
收复失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最为急迫的是加强军事控制和肃清残敌,并逐渐恢复基本秩序,建奴统治辽东多年,沈阳城内的建奴被清除,城外的乡间或多或少还有建奴人或者趁乱逃走的残敌,这些人不清理干净,未来就容易对乡镇形成不小的威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