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有三藏真经,解说大乘之法,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生,能作无来无去。”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
如来言道:“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
“吾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弟子愿往!”
如来见观世音上前,他祥和一笑,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不知观音尊者可有合适人选?”
观世音合掌道:“世尊座下二弟子金蝉子已经十世轮回,深知人间千百亿之苦楚,乃心向灵山之善信也!”
诸佛闻得此言,纷纷掐指推算。
未来佛弥勒说道:“金蝉子为魔神夏耕之尸蜕也,夏耕的魂灵历经轮回洗炼,凶威不减,如今尚镇压在灵山之下。”
“若要放出金蝉子,还需对其有所防备才行。”
如来笑道:“诸圣早有定计。”
说罢,他取出五件宝物,交于观世音道:“此五宝中,袈裟、锡杖俱是无上佛宝。这两物,锡杖为神兵,袈裟为镇物,具予那金蝉子之转世身。”
“但其坐处,有万神相镇,凡其举动,有七佛随身。如此可压其魔神之念,保管教他专心西行。”
观世音看着另外三宝,问:“这三个箍儿有甚玄妙?”
如来道:“此金、紧、禁三个箍儿分别出自圣皇伏羲、太清圣人、玉皇大天尊。”
“你将之分别交托至三位有缘之人,并教之咒语,令其好生看管取经人。”
“若是取经人动了怨气,昏了头脑,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头疼难耐!”
“金、紧、禁三法可压制夏耕尸!”
诸佛听了无不欢笑。
“有此五宝,待金蝉子走到灵山之日,便是其被彻底度化之时!”
观世音亦是面带喜悦。
她接过佛宝,稽首道:“弟子自去了。”
观世音带上惠岸尊者起行。
他们首先去了一趟西海。
西海龙王盛情接待了贵客。
不久,小白龙去了鹰愁涧。
路过流沙河时,赐了卷帘大将一法号:沙悟净。
路过福陵山时,赐了天蓬元帅一法号:猪悟能。
这三者,皆是天定之人,或者说是大势所定。
白龙代表龙族。
天蓬元帅乃玄都大法师弟子,代表八景宫。
卷帘大将乃玉帝亲侍,为天庭所表,若能行过此劫,前途无量。
将金、禁二箍交给天蓬和卷帘之后,观世音菩萨带着惠岸行到了五行山下。
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
五行山中,赤红绿蓝黑,五座极山耸立五方。
如五面囚牢围困了一只石猴。
山下,听到动静的孙悟空悠然醒来。
五百元会,世间朝代更替,沧海桑田。
他一直待在五行山中,似乎一点没变。
但又好像变了。
他的气息相比于五百元会前越发深厚、也愈发内敛。
孙悟空仰起头看来人。
菩萨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
身后是一袭武者衣袍的惠岸。
他持一双吴钩,恭敬地跟在观世音身后。
“悟空,你可认得我?”
观世音看着猴儿,面上慈怀一笑。
孙悟空也对她呲牙咧嘴笑了一下。
“认得认得!”
“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
悟空把菩萨的根底点了个明明白白。
作为天庭社交达人,悟空可以没见过观世音这个人,但不可能不知道她的存在。
“菩萨不在落伽山清修,怎来了此地界?”
菩萨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
悟空心中一动。
这是来了啊!
于是,悟空问道:“菩萨看过了?”
“看过了。”观世音颔首。
“可看出了什么?”
观世音眼眸微阖,说起了瞎话:“你这厮罪业弥深,杀孽过重。”
哪知,悟空竟也十分自然地点点头。
“菩萨说得对!”
他心中想的却是:这些古早神圣就是目光如炬,恶尸转世为冉闵的事是瞒不住了。
冉闵大帝首推“杀胡令”,杀得诸界魔神胆寒。
对那些魔神来说,可不就是“罪业弥深,杀孽过重”吗?
观世音不知悟空心中所想,只道:“若需释汝之恶,恐怕需要你走一遭西行之路,不知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