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那些经常得风厥漉汗病的人,怎么观察呢?”少俞回答说:“体内不坚固,腠理疏松的人,就容易得风病。”黄帝问:“怎么观察肌肉不坚固呢?”少俞回答说:“大腿肌肉不坚固,而且没有纹理。纹理是指粗糙的纹理,纹理粗糙而且皮肤不紧致的,就是腠理疏松。这说的是那些浑然一体的人。”
黄帝问:“那些经常得消瘅病的人,怎么观察呢?”少俞回答说:“五脏都柔弱的人,容易得消瘅病。”黄帝问:“怎么知道五脏的柔弱呢?”少俞回答说:“那些柔弱的人,必定有刚强的一面,刚强的人容易发怒,柔弱的人就容易受伤。”黄帝问:“怎么观察柔弱和刚强呢?”少俞回答说:“这个人皮肤薄,而眼睛坚固深邃,长而直的直肠,他的心刚强,刚强就容易发怒,发怒就会气逆上冲,胸中蓄积,血气逆留,使皮肤肌肉胀满,血脉不通,转而发热,发热就会消耗肌肤,所以就会得消瘅病。这说的是那些外表刚暴而肌肉柔弱的人。”
黄帝问:“那些经常得寒热病的人,怎么观察呢?”少俞回答说:“小骨弱肉的人,容易得寒热病。”黄帝问:“怎么观察骨的大小,肉的坚固和脆弱,颜色的不一致呢?”少俞回答说:“颧骨是骨骼的根本。颧骨大的骨就大,颧骨小的骨就小。皮肤薄而且肌肉没有隆起,手臂软弱无力,肤色暗淡,和天然肤色不同,显得污浊而独特,这就是观察的方法。然后手臂薄的人,他的骨髓不满,所以容易得寒热病。”
黄帝问:“那些经常得痹病的人,怎么观察呢?”少俞回答说:“纹理粗糙而且肌肉不坚固的人,容易得痹病。”黄帝问:“痹病的高低位置有区别吗?”少俞回答说:“要想知道它的高低位置,就分别观察各个部位。”
黄帝问:“那些经常得肠中积聚病的人,怎么观察呢?”少俞回答说:“皮肤薄而且没有光泽,肉不坚固而且湿软。这样的话,肠胃就不好,肠胃不好就会使邪气停留,积聚就会伤害脾胃之间,寒温不调,邪气稍有到来,就会蓄积停留,大的积聚就会形成。”
黄帝说:“我已经了解了病的形状,希望听听病的时间。”少俞回答说:“先确定年份,就能知道病的时间。时间高就会发病,时间低就会危险,即使不陷落,当年有冲道,病也一定会发作,这就是根据形状而生病,是五变的规律。”
二、《灵枢·五变》第四十六篇的梗概及指导思想如下:
1. 梗概:
不同体质与疾病:讲述了五种不同体质的人在遇到贼风邪气时,容易发生不同的病变。
病变表现:详细描述了这些病变的症状和特点。
病因分析:探讨了这些病变产生的原因,与体质的差异密切相关。
2. 指导思想:
重视个体差异:强调了人体体质的多样性,以及不同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和病变表现的差异。
病因与体质关联:提示我们在认识和治疗疾病时,要充分考虑个体的体质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预防为主:提醒人们要注意养护身体,增强体质,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对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诗《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五变〉解析》:
《周易灵枢悟玄机》
周易哲思探灵枢,五变篇章蕴妙珠。
阴阳失衡病始起,刚柔相济道不孤。
寒暑侵袭体质异,内外交困病根殊。
解析精微明至理,传承智慧展宏图。
诠释:
诗的首联“周易哲思探灵枢,五变篇章蕴妙珠”,点明了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探索《灵枢·五变》这一经典,指出其中蕴含着珍贵的智慧。
颔联“阴阳失衡病始起,刚柔相济道不孤”,阐述了在周易哲学中阴阳失衡是疾病产生的原因,而刚柔相济则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之道。
颈联“寒暑侵袭体质异,内外交困病根殊”,进一步描述了外界寒暑等因素对不同体质的人产生的影响,以及疾病形成的内外因素的复杂性。
尾联“解析精微明至理,传承智慧展宏图”,强调了通过对《灵枢·五变》的解析,能够明白其中深奥的道理,同时也表达了传承这一智慧并展望着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以周易哲学为线索,深入剖析了《灵枢·五变》的内涵,展现了对这一医学经典的深刻理解和敬意。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五变〉解析》
在古老的医学经典《灵枢》中,第四十六章“五变”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当我们以周易哲学的深邃视角来审视这一章节时,更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玄妙与哲理。
黄帝向少俞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宛如开启了一扇探索疾病奥秘的大门。他对各种疾病起始与发展的疑惑,反映了人类对健康与疾病的永恒追寻。而少俞的回答,则如同一幅细致入微的画卷,徐徐展开了疾病形成的复杂过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