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恰好处在了这么个位置上?”终于对李密现今所处情况有了点清晰认知的百姓们顿时理解了李密的顾虑。
不少人纷纷摇头:“怪不得,这么一来,谁也不能保证那宇文化及不会开战啊。”
宇文化及带着那么多人冲着这边过来,就算他宣称自己不会开战、不会闹事儿,但是谁又能够保证?谁又能够就这么相信?
他宇文化及的信誉可还没好到这种地步。
更不要说,把一群陌生的、数量众多的人放进自己的地盘……谁会愿意这么干?
“这不就像是咱家门口突然来了八九十个,或者更多的壮年男子,然后说要从咱家借个道么?”一人对旁边的邻居叹道,“这谁能相信?”
他的邻居都深以为然地点头。
可不是这样,这个例子真是举得太妙了。
那李密占据了那么一大块儿地盘,最核心的还是洛阳附近的那一部分;然后,宇文化及带着十万人过来,说自己只是借个道,什么也不干,最多要求李密出一部分粮草……
这种天下大事他们这样的庶民或许还摆弄不明白,但是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就很明白了。
某一天,家门外面跑来了八九十、十几二十个大汉,然后说就进入一下自己家,什么坏事儿也不干,只是要从这里经过,最多要吃点东西,别的什么也不用……
也不太对,要是一户人家遇到这种事情,怕也就是认了;应该说,一个村子外面突然冒出来了这么一群人,而且一看就都长得凶神恶煞……
这种话,谁会相信?谁能保证他们说的就是真的?
大家彼此都不认识,怎么能相信对方的担保?
这一群壮年男子,各个孔武有力、凶神恶煞,他们说是保证了,但要是他们不愿意遵守约定了呢?那村里面的人又该如何?
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他们保证与否,而在于他们确实有着巨大的威胁——同时,这个保证,鉴于双方的不认识,也是不能作数的。
放在李密身上,想来也是这样了。
宇文化及和他手底下的那些人,为了回关中,连皇帝都干脆利落地杀了,还怕他们做不出来别的事情?
不能赌啊!万一赌输了,这个损失实在是承担不起。
对于李密而言,最好的情况其实还是宇文化及根本不经过洛阳这一片地区,直接绕过去。
“但是这根本不可能啊,”有人站到了宇文化及和他麾下士卒们的立场上,分析一二,“他要是愿意绕路,那不如从一开始就直接走蜀中那条路,何必奔着洛阳而来?”
要是不愿意与洛阳隋军、瓦岗军李密发生冲突,那干脆就在一开始回避就行了。如果到头来还是要绕路,那为什么不走那第二条路,先在南边向西到蜀中,再从蜀中北上?
那边虽然听起来各种势力混杂,但至少没有出现像是瓦岗军这样强大的统一的大势力,应对起来想必也没那么难。
旁人一想正是如此,若是他们这么个打算的话,又何必走这条路?既是走了这条路,那就是奔着不绕路、距离最近直奔关中去的。
“也是,要是绕了路,那不平白拖长了时间?那些人现在只想着回关中,其他的想必也根本不在乎。”
【再者,即便以上两点都真的完美做到了,宇文化及大军离开了李密的地盘,那他们接下来就要想办法经过洛阳,然后进入关中——洛阳还好说,要么双方打一架,要么宇文化及绕开。】
【但是关中,作为他们的目的地,却是不能绕开的。此时关中已经被李渊所控制,双方一场厮杀,要是两败俱伤当然对李密最好;要是宇文化及占了一点上风也不是不行。】
【但是万一,如果宇文化及不敌李渊——这本身倒也无妨,只要宇文化及持续消耗李渊就非常妙了;但,万一,宇文化及因为不敌李渊,于是干脆带着一群人又掉头往回返,怎么办?】
【虽然骁果军愿意不回关中,继续跟着宇文化及跑外面的可能性很低,但也不能完全无视这种可能性。】
【除了以上这些实操上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政治声望方面的问题:宇文化及是弑君之人。】
【虽然吧,大家起兵其实就都在想着干掉杨广,但宇文化及这种做法究竟不同,他现在在天下的声望是全然负面的。】
【若是李密这边没有什么宇文化及需要的东西,假做不知让宇文化及悄悄通过也罢了;但既然宇文化及需要粮草,如果李密真的就这么开仓给他,那李密的名字不就和宇文化及连在了一起吗?】
【这可不如何符合他此时“四海英雄皆推举”的名声。】
众人不由自主地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去。
如果李密和宇文化及真的达成了一致,李密给了粮食和道路,宇文化及也没闹出什么事端,大家和平交往,然后分开,宇文化及也通过了洛阳,前往关中……
他能够打败李渊吗?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