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是,要是一个人一看面相就不行,看着就是个凶恶之人,或者看起来就畏畏缩缩担不起事儿的样子,那我也不会和这人打交道的。”对于面相的说法,百姓们也确实认同。
虽然说这很有些以貌取人之嫌,但那也没办法啊。
他们确实不是圣人——圣人说不要以貌取人,可那是圣人的事情,或者说想要成为圣人的人要做的事情,他们也不打算做圣人。
况且,以貌取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省力的辨别方式。
有没有其他的识人方式?
当然有。
比如,派人去调查这个人的家庭情况、过往经历等等,但是这不是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能做到的——也不是说完全不能,要是都是一个地方的人,那还能打听打听,可要不是一个地方的人,那就确实难以做到了。
此外,也可以和这个人来往来往,从此人的言行举止来判断这个人的好赖,可是这同样成本很高!
他们平日里忙于生计,并没有多少闲暇时间来干这些事情;而且,如果真的来往之后,发现这人有问题呢?小问题也就罢了,断了来往就行;但大问题,还难以断绝来往——主要是对方不愿意,那又该怎么办?
所以,以貌取人,虽然有时候确实会伤害一些好人,但他们也没办法啊。
况且,人的眼神和面相真的会反映一些东西的,那些穷凶极恶之辈,或者狡诈贪婪之人,或者一些习惯了小偷小摸的家伙,那眼神就是不一样的!
-
刘邦等皇帝也对此深表赞同。
别的不说,皇帝也是人,也喜欢看一些好看的人——就算不图多么好看,至少也要五官端正不是?
打天下的时候,情况特殊一些,能力非常重要,即便长得不怎么样的人也能靠着能力脱颖而出;但如果同等能力但一个长得非常磕碜,一个长得相貌堂堂,那……那后者确实很可能上升之路个更加顺畅一些。
不是打天下阶段的太平时期,那更是这样。
像是秦朝的那个赵高……
大汉刚刚开国,距离秦朝可不远,天下还是很有些亲眼见过赵高此人的人活着的。
而在这些人口中,虽然由于感情因素和客观因素,对赵高深恶痛绝,并表示此人简直是青面獠牙之辈,但如果让他们客观来说——其实也没那么客观,那不少人也还是会承认,赵高确实形象不错。
同时,赵高也确实有那么几分能力。
这其实也符合刘邦的预料。
秦始皇也是人,不可能完全不在乎大臣的长相——天下想要跻身朝堂,成为天子心腹的人不知几何,而大部分人都达不到那种“非你可”的地步;甚至,就算是“非你不可”,如果天子铁了心、并且愿意付出相应代价的话,那不要这个人也不是不行。
所以,在这么多人中,为什么不选择一个长相顺眼的家伙?
能够成为皇帝的心腹,赵高就算不相貌出众,但也一定不是什么丑陋之辈。
而同时,能够成为皇帝的心腹,那也必定有其过人之处——此外,他也绝对不会是个蠢人。
聪明人,有过人之处,长相至少端正……这些,其实都是成为名留青史的奸臣的必备条件。
天下奸臣也有很多,能够被史书记载的,也就那么几个。
剩下的,根本没有那个资格被记入史册。
【蔡京这人,不仅在政治方面很有些能力,在书法绘画方面,也还真的很有天赋——这不就对了宋徽宗的胃口了嘛!】
【最开始,赵佶赏识蔡京,就是从书法绘画开始的。】
刘邦点头:“这就更好了。”
不仅政治方面有才能,在艺术方面,同样有些天赋,这就是成为大奸臣的前提条件!
能够成为大奸臣,必然要能够把得住皇帝的心意,这一来需要善解人意,做到及时体察上意,想皇帝所想,急皇帝所急,并能给皇帝办好事儿;二来,需要和皇帝有些共同话题——朝堂政务之外的那种。
而对于宋徽宗赵佶这样一个极具书法绘画天赋的半路皇帝而言,最好的共同话题,那自然就是书法绘画了!
恰巧,蔡京在这个方面,确实有些天赋。
当然,刘邦也不会觉得蔡京的天赋就这么巧——想必在确定赵佶成为新帝之后,蔡京有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下功夫苦练,但再怎么苦练,想要得到赵佶这样一个在书法绘画方面成就过人、眼光同样过人的皇帝的认可,就必须要有不低的天赋。
“朕怎么觉得,这蔡京简直就是为了赵佶量身准备的呢……”刘邦喃喃道。
这莫不就是天命的一种表现?
专门给赵佶这个皇帝送来了贴心的大臣?
只看赵佶如何任用这样的大臣了。
有些奸臣,他们能表现出什么样子,全看皇帝想要什么样的大臣,并且有什么底线和要求——不知道这个蔡京是不是这样的人。
如果是的话,那赵佶要是能够使用得当,蔡京变成名臣,和赵佶一起成为一段君臣佳话也未可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