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不修心,自由意志杀不死自我。
[自由意志【我想】,自我是我的常识。]
[翻译过来就是:不修心,我的想法杀不死我的常识。]
灵台二境第一页内容,倒是和一境有些类似。
陈然只是停留了片刻,就翻看修心小册子的第二页。
第二页: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陈然一怔。
[我记得没错的话,这是《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的内容。]
[以前读《道德经》的时候这段内容,我就觉得是最难的。]
[只因,这段话,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理解一:一个东西,你越想有就越没有,你越怕没有,你就越没有;你没有,它却有,你不怕没有,它反而不会没有。]
[理解二:好人不好是好人;不好的人,想成为好人,却偏偏成为不了好人。]
[理解三:明白天道,却大智若愚的人,从来不在乎,自己外在是不是有【德】;表面上是个天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看似已经德道,但他们完全不理解什么是天道。]
(注:理解三,德通得。)
[理解四:我们应该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结果是变化的;我们应该重视内心而不是外在。]
陈然随便一想,就想到四种不同的解释,而且貌似都对。
[但,我的理解是……]
[三个字:反人类!]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提倡一个人要有道德。]
[为什么要提倡道德?]
[一个有道德的人,你需要给他提倡道德吗?]
[不需要!]
[提倡道德,是对不道德的人提倡的;你没有道德,所以我才提醒你,要有道德。]
[也就是说,道德是人类社会强加给你的,不是你自己的。]
这里可能会有疑问,一个本来就道德的人,社会无法强加给他道德,又该怎么解释?
那么,就要问,你本来就有道德的道德,是怎么来的?
还是社会强加给你的,总不可能是天生的吧。
[那么,我的常识,我的学识,我的认知,我的……]
[都是后天的!]
[也就是说,第二页是在提醒我们,斩去常识后的危险。]
[即:失我!]
[失我状态下,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什么都不会。]
[我是一张白纸!]
推理到这,陈然不禁瞪大眼睛,这是认真的吗?
简单来说,自我失我,会让玩家像婴儿一样,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
[但不同的是,我现在的常识是适用于生前的世界;但我们重新构建的常识适用于地狱。]
[有什么区别?]
[坏人,在坏人的环境下,只能做坏人。]
[我在地狱构建的常识,会让我更适应地狱。]
[简单来说,我们来到地狱的玩家,都会有抵触心理,无法习惯地狱中的条条框框,毕竟我们习惯了阳间的【自由】。]
[因此,来到地狱的玩家,都会谨小慎微,生怕触犯了什么。]
[但,我若在地狱里重新构建我的常识,那么我不会再抵触地狱,会更加适应地狱的生活。]
[就好比,你去别人家做客会感到拘束,但当你把别人的房子买下来,变成自己的,那么你就不会再有拘束。]
[第二页也是在提醒我们,若要重新找回常识……]
[得先找回地狱里的常识!]
[从此以后,以地狱里的常识为主,阳间的常识为辅。]
[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和在阳间一样轻松自如。]
[没想到,第一刀斩的居然是【自我常识】。]
陈然揉了揉眉心,灵台二境修心之法,第二页,就开始提醒玩家自我失我劫有多凶险。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没猜错的话,第三页应该告诉我们如何斩自我。]
于是,他翻到第三页。
第三页:我曾经,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果然!]
陈然之前推理过灵台二境的修心之法,知道这里面,肯定有这种思想误区。
[原话是:我曾经,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我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我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这个很好理解。]
[比如,诸葛亮,小时候我看电视剧,和课本上的内容,觉得诸葛亮真的太牛了。]
[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没有摆空城计,就觉得,诸葛亮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有种女神滤镜破碎,恼羞成怒,从而变成诸葛亮的黑粉。]
[但,当我们出生社会,懂得了很多道理,又真正了解过诸葛亮,会再次觉得他很牛,由黑转粉,重新敬仰他,崇拜他。]
[再比如赵匡胤,伟人的诗把他捧得很高。]
[但,最近些年,网络上对他的评价,都不怎么高。]
[可,当你真正了解五代十国人均汉尼拔的惨状,你就会意识到在我们的历史中,能出现一个赵匡胤是整个文明的幸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