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浩天集团会派人对芯片制造进行管理与监控,甚至监督相关的研发进度,但不过过问具体的业务。”
浩天集团既然决定入股,那自然是需要掌控话语权,关于管理自然得强硬一些,哪怕是面对大唐电信和上海实业!
但冯浩并不想让浩天集团参加到芯片制造的具体业务中,掌控中芯国际就足够了!
说完这话,冯浩稍微停顿,让李建军与张俊接收这些信息后,这才缓缓缓缓开口,“关于董事长,总裁等职位,董事长由股东大会推荐与选举,总裁的话,我建议是由张如京担任。”
冯浩的话音未落,张俊就反问道,“张如京,他可以胜任吗?我认为留他下来未必是好事,他与台积电可是存在矛盾。”
如今的张如京在中芯国际的处境并不好,其中就有上海实业的推波助澜,再加上大唐电信不管事,处境更加堪忧,甚至无法保住总裁的位置。
“张总,张如京是创始人,再加上他的团队,其专业性与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与台积电紧张的关系,倒是无所谓,无法部分专利而已。”
“冯总,为何你如此看好张如京?”
“李总,当然是看重他的能力,其曾在北美进入过德州电器,也在台岛的芯片企业干过,自然可以胜任这个职位。除了他之外,其他人未必合适。”
对于张如京的安排与留任,冯浩自然是力挺,有张如京与梁孟松的中芯国际肯定会与众不同,可以散发更多光芒。
可别小觑任何一个在某个领域达到顶级水平的专家,他们可都是宝贝疙瘩,现在的张如京与梁孟松就达到这种程度。
李建军明白冯浩的意思,这是想要保住张如京与梁孟松等创始团队,让其继续管理中芯国际,难怪浩天会放权!
但这并不能让李建军满意,让大唐电信满意,如此一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冯总,这些可没有太多的改变,说服力可不足啊!”
“李总,管理团队大致就是如此,暂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至于如何发展,那才是关键!”
“冯总,你的意思是改变发展的方向与规划?”
“对的,中芯国际目前的技术积累并不算特别差,关键是在于缺乏创新,缺乏某些关键的技术,而这就是我们需要提升的地方。”
“创新与研发肯定会进行提升,但芯片的技术门槛很高,恐怕不是中芯国际可以做到的。”
“李总,张总,你们认为浩天集团,骇客集团的技能水平如何?”
瞧着李建军的回应,冯浩面带微笑,向其反问。
芯片制造关于在于蚀刻与光刻技术,中芯国际必须得掌握这些技术。前世,蚀刻与光刻相关的技术突破是在2010年左右,华夏还有机会,冯浩还有机会!
2001年,芯片制程工艺是130纳米,那时候用的奔腾处理器,就是130纳米工艺。
2004年,是90纳米的元年,那一年奔腾4采用了90纳米制程工艺,性能进一步提升。
而当时能达到90纳米制成工艺的厂家有很多,比如英特尔,英飞凌,德州,IBM,以及联电和台积电
2006年,是45纳米的元年,基本都是卡在这里,目前浩天HT One手机的芯片就是这种。
冯浩记忆起前世的情况,特别是关于芯片制程的发展情况。
直到2012年,制程工艺发展才到22纳米,此时英特尔,联电,联发科,格芯,台积电,三星等,世界上依旧有很多厂家可以达到22纳米的半导体制程工艺。
2015年成了芯片制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当制程工艺进入14纳米时,联电止步于此。
2017年,工艺步入10纳米,英特尔倒在了10纳米,曾经的英特尔芯片制程独步天下,台积电三星等都是跟在屁股后面追赶的
而在7纳米领域,英特尔更是至今无法突破,而美国另一家芯片代工巨头“格芯”,也是在7纳米处倒下的。
2018年,工艺步入7纳米,“台积电”成为最大的赢家。美国自己的代工老大英特尔倒在10纳米,格芯倒在7纳米,而进入更难的5纳米,只剩下三星和台积电。
截止到他重生之时,台积电成为龙头企业,叱咤风云,而华为等企业因为无制造工艺,芯片生产被遏制住!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依然有无所的企业可以跟上芯片制程的发展,工艺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中芯国际完全可以趁机进行超越,只要投入足够多的资金。进行大肆创新与研发。
其次,浩天集团可是掌握了一款来自黑科技系统的32nm仿生芯片设计方案,目前仅仅缺乏生产工艺!
李建军望着沉默不语冯浩,似乎在思考什么东西,并没有听到他的回答,于是他反问起来,“冯总,你是什么意思?”
冯浩停止思索,回神过来,连忙回复,“李总,不好意思,思考点事情有些出神,你刚刚说了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