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被视为辅助玉皇大帝掌管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世间兵革的神灵。
勾陈天皇大帝,在中华文明的流传中,应现为伏羲天皇。
相传远古之时,四方土地到处一片混沌荒昧的景象,时间茫茫地流逝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先民们慢慢地知道了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变化,寒暑气候的变更,星辰散布排列的方向和位置。(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寒来暑往。)
自然在提供给人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在磨练人的意志,给予人重重压力。人只有不断克服这些压力,才能生存繁衍和继续发展。因此,在远古太初,认识自然,改造环境便成为人生存的第一要义,并成为终生使命。
改造环境的手段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创造了文化,并以文化观指导自己去认识和改造自然。
在此期间,人们住在黑暗的洞穴里。以石器、木棒、兽骨为狩猎工具,以兽皮或树叶为衣。吃一些野果生瓜、鱼虾河蚌、连毛带血的生肉,有时连这些脏腥生冷的食物也没有,饥一顿,饱一顿地度日。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斗争的同时,人们的智力很大地开发了。为了更好的生存,人们逐渐组织成氏族公社。道教称为延康世纪。
此时中华大地上的先人智力开发,人们用木棒石块对付野兽,常常奔波一天毫无所获。狩猎的不稳定,影响到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面对营养不足的艰难局面,在华胥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氏族首领“伏羲氏”。他道体即是大道中勾陈大帝,辅玉皇大帝执南北二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为实现元始天尊的意志,流传大道智慧,应现为“伏羲天皇”。
伏羲天皇教人们用绳索结网,用网来捕猎野兽鱼虾。使狩猎更快了,范围更大,所得也更多了。 《易经》系辞下传:“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可是到了冬天,野兽很少出来活动,大鱼沉于江底。人们的生活又艰苦了。伏羲天皇又教先民们在猎物多时把飞禽走兽喂养起来,驯服成家禽牧畜。大规模的喂养从而开创了原始畜牧业。
伏羲氏在祖国各地传播畜牧业的经历中,为教化先民观看到自然万物孕育成长,相辅相成。思想天地造化,万物成形的道理。作成太极八卦图,以演释天地变化由来的过程,无极就是虚空,太极就是地球,地球在围绕太阳周转时也在自转,旋转运动产生了万有引力和离心力,天火地水相融形成混沌,刚柔相摩,鼓之与雷霆,奋之以风雨,混沌大气清浊浮降形成天地。阴阳凝聚震荡形成水体,水体在地表的压力使地壳皱褶,大山川泽定型。
伏羲天皇定都河南淮阳,在位时,在女娲皇的帮助下,制定了婚嫁之礼。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
第四位是后土皇地只,被视为掌管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和大地河山之秀的女神。
后土在道教体系神话中被列为四御/六御之一,与玉皇大帝管理天上相反,她是主宰大地之神。她是一位女神,被人们称为地母,而玉皇大帝就被称为天公。在为她建立的神庙里,人们把她塑造成一位端庄的女性,一般民众称她为后土娘娘。人们相信,该神是农业获得丰收的保护神,还是生育之神、大地之神。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根本的国家,且人类长期蒙受着“天之所生,地之所养”的思想束缚,即形成了崇拜天、地的礼法。
而后世,经常有人将后母女神与女娲混为一谈,其实是两个不一样的人物。
话回正题,且说通天教主门下有个女弟子,乃是千年白脸金毛九尾狐妖也。
这妖精修行日久,而且喜欢蛊惑人心,危害朝代江山。
据说在夏朝的时候,这白脸金毛狐狸精就帮助妺喜修炼媚术,蛊惑夏朝君王夏桀,令其败坏江山。
这妺喜是有施氏(即有施部落,在今山东省蒙阴县境内)之女。夏桀在位时,发动大军攻打有施氏,有施兵败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其中包括妺喜。夏桀得到妺喜后,对她非常宠爱。
妺喜其实非常怨恨夏桀,九尾白脸金毛狐狸精暗中帮助妺喜,化身成一个中年妇女教她修炼保持容貌年轻的内功,以及迷惑人心的媚术。妺喜因为修习了媚术,容颜一直保持得很好,也更加妖艳,令夏朝君王桀非常迷恋她,对她几乎可以说是百依百顺。
妺喜有三个癖好:
一是笑看人们在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酒;
二是笑听撕裂绢帛的声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