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昀朗看着清瘦,肌肉结实强硬,隔着衣服都感觉到他有腹肌……想到这,脸蓦地泛起樱花色,感觉心里突然有一只小鹿闯了进来,“扑通扑通”,毫无章法地乱撞,令她有些不知所措。
绝对故意调戏她,被调戏了,被调戏得很彻底。
林道两旁的桂花树随风飞舞。
随尔阳抬眼望去,不禁被漫天飘落的桂花吸引,像寒冬纷飞的黄色雪花,时而急促,时而悠扬,在不经意间,一朵花儿掉落在她的刘海上。
尉迟昀朗心情愉悦轻松地哼着小曲。
他们骑着单车从稻田旁驶过,与村庄、山峦等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不经意间,天空中飞过几只白鹭,一身洁白的羽毛像一团小雪花,扇动徐徐的秋风。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名句的情景不仅在诗歌里。
随尔阳连忙调整了手机镜头方向,拍下这如诗的风景。
她想念家里小鸟天堂。
往海边的路上,远远就闻到海风吹来蚝场浓郁的咸风味。
尉迟昀朗骑着自行车载着随尔阳来到海边天然的养蚝场。
一望无际的蚝场,每个海蚝围就有一千亩,养蚝场环境实在是大到令人叹为观止!
在夕阳的映衬下,水波流转,从空中俯瞰,船行在鳞片一般的海上养蚝场里,犹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蔚为壮观。
童湾村位于咸淡水交汇的浅海水海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自然形成的避风港。海区水质稳定,每年入秋后,从太平洋游来的大量鱼群在这片水温适宜的海域繁殖、过冬,加之远离工业污染,为童湾村的鲜蚝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堆积成山的生蚝壳,沿岸边搭了两排简易的帐篷,蚝场工人们使劲将蚝绳捞起来,远处运蚝回来的船只靠岸,采蚝妇女们就在帐篷底下拿着小铁撬叮叮当当的用力敲开硬硬的蚝壳。
为了保证生蚝的鲜活度,将一箱箱的生蚝打包上车运送各地。大概有二十箱,工人在箱子上面还写下“大、中、小”不同的规格型号。
巨大的天然养蚝场,如此优秀的“蚝”源,亲眼所见,果然比电视上看的要来得震撼。
“等我一下。”随尔阳从包里取出手持摄影机,拍下这么壮观的一幕。
摄像记者还在村里航拍,她只好自力更生。现在的记者都是身兼文字、摄像、剪辑等数职,各种新生电子产品被新闻界广泛应用,记者也越来越全能。
没多久,年轻的蚝场老板迟沛弦出现,随尔阳既意外又惊喜。原来一直拒绝采访的蚝场老板就是迟沛弦。
随尔阳意外又兴奋,笑得眉眼弯弯,“弦哥,原来你就是这里的老板啊?”几个月不见,衣品绝佳,周身气质干净温柔的迟沛弦,穿着大众款式的休闲服,白皙的皮肤晒黑了两个色号,看起来很健康,很阳光。
迟沛弦眉眼带笑地说:“我回来跟我外婆住了。”
随尔阳心里五味杂陈,也不知道是替迟沛弦高兴,还是惋惜。
近几年,很多青年放弃高薪辞职回到农村创业,有的还带动全村致富。
重返故土的青年多少是对家乡的感情与担当,比如童璘,心中有故土有乡愁。
可迟沛弦不同,他出生美国,毕业于美国常春藤名校的金融精英,曾经的深城大药企股东兼财务总监。在许多人心目中,他是人人艳羡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很难让人联想到他撸起袖子下海捞生蚝、开生蚝、洗生蚝的样子。
迟沛弦与其他青年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他不用从零开始摸索养蚝。童湾村已经有两百多年的生蚝养殖历史,这里产出的生蚝个大肥美,他直接投资了积累多年养蚝技术经的养殖户童运农的蚝场,做蚝场背后的大老板,蚝场事务不用他亲力亲为。
“我先忙,回头好好聊。”随尔阳拿着手机走开。
待随尔阳走开拍摄后,迟沛弦扬眉睨视尉迟昀朗,问:“追到手了?”
尉迟昀朗笑靥粲然,毫不回避地说:“还没,以后会是。”
迟沛弦憋不住乐了,看尉迟昀朗自信、笃定的样子,冲他竖大拇指。有眼光!
尉迟昀朗毫不掩饰眉宇之间溢满的幸福感。话锋一转:“你为什么拒绝她采访?你的蚝和青蟹有电视台帮你免费做广告,比农哥天天在抖音和朋友圈发广告,让食客拍照发朋友圈送优惠券划算吧?”
迟沛弦也不绕圈子,兄弟面前实话实说:“明知故问,还没到露面的时候。你没提前告诉我,小随要来采访我。”
尉迟昀朗一手拍了迟沛弦的肩膀,“枉她还跟你一场认识。”
迟沛弦脸上露出尴尬之色,慎重地思考了几秒,才开口:“难道你不知道我高调的后果是Plan C?让农哥替我做采访。”他在童湾村神隐多时,已改掉以往的高调。
意料之中的答案。尉迟昀朗点头,属于男人之间的默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