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潭,溪河下游
岸边,两架稍显简陋的水车,楚文勇的小舅子和两个木匠围在水车边,正在做着最后的调试。
两丈外,双手环抱,许山海饶有兴趣的看着那两架水车,只不过脸上的表情有些悻悻然。
因为,就在刚才,想凑上去帮忙的他,被楚文勇的小舅子,连哄带嫌弃的把他“赶”到了这里。
自己提出来建的水车,想去帮帮手,却被赶开,许山海心中颇有些不爽。不过,不爽归不爽,他心中还是明白,并非楚文勇的小舅子对自己有意见,反倒是,不愿意让细皮嫩肉自己去碰那些脏活累活。
经过一个来月的磨合,现在铁冶厂的产量逐渐趋于稳定,加之有许山海这个“金手指”的指点,不但毛铁的成品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就连之前炒钢和百炼钢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虽然现在的钢产量还少得可怜,但是,许山海相信,不用多久,产量就能稳步增长。
既然毛铁和钢的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接下来就是如何把那些炼出来的铁疙瘩,尽快的做成各种兵器、甲胄。
放下了许多不急着处理的事,许山海连着在打铁坊待了三天,又与楚文勇的小舅子聊了两个晚上,他终于发现了阻碍兵器、甲胄的关键点——锻打!
因为,无论是制作刀枪还是扎甲,都需要先把铁料锻打成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精细加工。
可是,现在的打铁坊锻打全靠人力。三个铁砧,即便日夜不停歇,一天下来,半成品也没多少。
在这个没有电,没有蒸汽机的时代,想要提高生产效率,除了增加人手之外,貌似许山海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
直到有一天,许山海又被王恩祖拉去大水潭泡澡,望着缺口处,奔流而下的溪水,许山海突然灵光乍现——水的动能!
别看眼下已是初秋,从大水潭出去的水量不大,可是因为地势的缘故,溪河的落差极大,由此产生的动能,驱动水车,再带动相应的齿轮和连杆……
联想到这些,刚下水没一会儿的许山海便匆匆爬上岸,也不顾浑身上下还在淌水,立刻找来了两个木匠,几个人蹲在岸边开始了谋划。
“小先生!”身后传来的声音,把许山海拉回到现实。
扭头,只见铁冶厂的大工曹庆,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他身后。
“你怎么来了?”许山海笑着问道。
“我听说你带人在这里建了水车,特意跑来凑个热闹。”曹庆满脸笑容的走过来。
“你走了,那边怎么办?”许山海指了指铁冶厂的方向。
“不碍事,都安排好了,再说了,还有好几个大工在那儿盯着呢。”一个多月相处下来,曹庆对许山海,从最初的敬畏,逐渐转变为钦佩、敬仰和亲近。
“那便好!”许山海点点头,转身,目光又回到那两架水车上。
终于,在打铁坊七八个徒弟的吆喝声中,水车硕大的转轮,被缓缓的放进溪河中。
随着转轮开始缓慢的转动,水车后面连接的连杆开始做起了往复运动。
“嗷!”
“哇!”
看到水车转动,连杆动起来,打铁坊的徒弟们发出各种怪叫,高兴异常。
“现在钢和铁的产量如何了?”在不远处的怪叫声中,许山海冷不丁的问了一句。
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的曹庆,停顿了几息才明白,许山海在跟自己说话,忙不迭的答道:“四座炉子都开的话,折算下来,每天能炼出三百斤上下的毛铁。百炼钢因为要反复炼制,花的时间长一些,不过,算上炒钢的话,一天也有五十斤上下。”
默默地在心中计算一番,许山海皱了皱眉,显然,他对曹庆的回答并不是很满意,伸手指着溪河中的水车:“你也看见了,如果水车能够用起来,很快,铁料就会供不上。所以,你还要加把劲呐!”
“小先生说得是!”曹庆不停地点着头。
“这不,我也是听说了,所以才赶来看看,如果水车真能用上,我也打算到溪河汇流处,再建几座炉子。有水车带动风箱,不但可以建更大的炉子,还能日夜不停歇。”要不怎么能做到大工?就凭曹庆这反应以及脑子转的速度,许山海就高看他一眼。
许山海赞许的点了点头:“嗯,先不急,等他们……”,还未等他把话说完,身后传来急切的喊声:“小先生,小先生,不好了!不好了!”
转眼间,一个矮小的身影,出现在许山海、曹庆面前。虽是初秋的上午,来人的额头上依旧一层细细的汗珠。
看清来人,许山海蹲下身子,抬起手,用袖口轻轻帮他擦去汗珠:“兴城,怎么了?”
原来,来人是王恩祖的儿子王兴成。
只见跑得满脸通红的王兴成,转身指着铁窑方向,急切的说道:“小先生不好了,你快过去看看!”
说罢,一把拽住许山海的袖子,就要走。
“出什么事了?慢慢说。”许山海轻声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