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从林宗泽带人开始举旗的那一天开始,整个队伍所有的粮食,全靠打大户支撑。拿下了新宁州之后,又缴获州城粮仓中的大量粮食,所以,粮食根本不是问题。
可是,随着队伍的扩大,要养活的人越来越多,粮食成了林宗泽最关心的事。毕竟,因为粮饷之事,引发军中哗变,林宗泽是亲历者。
不过,得益于许山海开了好头。但凡是国兴军控制下来的地方,不用多久,便会有一支一支的小队进到村里,把村中的土地分给村民。
眼下已是秋收时节,如何把国兴军掌控的近三百个村子的粮收上来,这是一件很考验人的活儿。林宗泽不知道作为主事的李应全,到底能不能干好?
“粮都收得差不多了,还有二十几个路途稍远村子的最后一批粮没运到,不过估计也就这一两天的事。”李应全胸有成竹的答道。
话虽简单,可只有李应全心里才知道,为了把所有的粮收上来,个中有多么艰辛?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分到了土地的村民们都很配合,免去了收粮过程中的许多麻烦事。
听到李应全的回答,林宗泽暗地里松了一口气,然后追问道:“你估摸收上来的粮,能吃到明年吗?”。
皱着眉,李应全在心中琢磨了好一会儿,略显迟疑的答道:“眼下队伍已近五千人,如果全吃细粮要撑到明年秋收,怕是很难!不过,应该不打紧,把粗粮细粮搭配起来,多吃一些粗粮,撑到明年秋收,应该大差不差。”
林宗泽心中的一块大石落地,起身,兴奋的在大堂上来回走了两圈,然后大手一挥:“有吃的就成,还挑啥粗粮细粮啊!”。
忽然,他停下脚步,凑到李应全面前,好奇的问道:“收了这许多粮,你都存哪儿?哪有那些个粮仓给囤?”。
“我的三哥哎,你可算知道我干这活不容易了!要收粮、过秤、造册登记、运输,还要找地方囤粮……”伸手摸了摸光秃秃的脑袋,李应全略显委屈。
“收上来的粮,先统统运来州城,粮仓放不下了之后,我又安排了人手运去山寨,还有剩余的粮食,都运去铁窑和山洞了。”掰着手指头,李应全把囤粮的地方一个一个数给林宗泽听。
“哈哈哈~~~好好好!”直起身子,林宗泽放声大笑。
“秃子啊秃子!没白瞎那些年你在军营里管草料,这些粮食被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好!好!好!”在自家的老兄弟面前,林宗泽开心得像个孩子。
“等你弄完,我让人准备酒菜,咱哥俩好好喝一场!”粮食,这个头等重要的事情被李应全安排妥当,林宗泽自然心情大好。
“报~~~!”一个声音由远而近传来。
还未等守在大堂门口的亲兵反应过来,一个身影便冲了进来。
“噗通”一声,只见冲进来的人影,单膝跪地。林宗泽定睛一看,原来是徐子晋身边的人。
“林爷,徐爷战败!”
“你说什么?”林宗泽几步冲到徐子晋亲兵跟前,揪住了他的领子,一把把他揪了起来。
“三哥别急,你把他放开慢慢说。”见状,李应全赶忙起身,拉开了林宗泽。
只见瘫倒在地的亲兵,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接了您的传令,徐爷便带着我们往回赶,谁知却中了官军的埋伏。”
“何时在何地中的埋伏?战况如何?子晋现在人在何处?”林宗泽连珠炮的发问,心中焦急可见一般。
“前日,我们在经过离南宁府不到五十里地一个隘口后,遭到官军的埋伏。战了约莫半个多时辰,眼见不利,徐爷便下令撤退。”能做亲兵,最起码人要机灵,所以,面对林宗泽的问题,他倒也不慌。
“撤退之后,子晋人呢?还有,半个时辰便落了下风,官军有多少人?”
“下令撤退之后,队伍就乱了,最后徐爷带着收拢的三百多弟兄退进了山里,官军才没再追。待官军离开之后,徐爷才令我回来报信。”
“妈的!老子问你官军有多少人?子晋有没有受伤?”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林宗泽再也压不住心头的怒火,高声大骂。
说罢,不解气的林宗泽抄起一张小几,狠狠的砸向堂后的屏风。随着一阵“稀里哗啦”的声音,好好的一座大屏风倒地,屏风中间镶嵌的白瓷板,碎了一地。
见状,李应全几步上前,紧紧地抓住了林宗泽的手,半拉半拽的把他摁到了书案后面的椅子里。
“官军……官军,官军约莫有五六百人。徐爷……徐爷没受伤!”被吓坏了的亲兵,哆哆嗦嗦的答道。
“五六百人?你们有多少人?官军什么旗号?”稍微冷静下来的林宗泽问道。
“我跟着徐爷在后面,官军什么旗号我没看清。”亲兵小声的回答。
“之前我们一路上边打边收人,直到遇上官军前,队伍中已经有两千上下能战之人,另外尚有新收得千余人,徐爷说带回来,要送去山寨操练过后才能用。”关于自己队伍的人数,亲兵倒是答得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