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要在书里提一嘴,阿戈尔应该有自己的《说文解字》。好压力阿戈尔官方写出这样一本书来,别到时候网络用语大行其道后,一些词语原本的意思反而没人记得了!”
不过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天一天的刻苦读书中,真的被诺伦找到了,答案成功证明了“兼”在那时候都阿戈尔确实可以指代“和”,“还有”。
时隔二十多年,这个迷题终于得出了答案,诺伦很高兴,但是还没有到高兴的时候,毕竟已经在这里浪费了二十多年了,不建议再浪费的时间,比如说,证明那时候的阿戈尔外交部长和武威将军,分别是谁,这可也废了诺伦不少的脑细胞,在一世,二世,三世的实录记载里进行寻找,不过不能光靠搜查武威将军这样的字眼,而是要根据官职大小,晋升逻辑等等,扩大范围,推测可能会担任这个官职的人,阿戈尔外交部长的人选很好锁定,大概率是巴洪青,这个人在一世祖实录中有传记,并且与一世祖,二世,一世妃,萨默尔,颜睢等人的亲信共同合传,全传12人,都是开国最高一批功臣的亲信,并且全都是亲自提拔,而樊竺是个大老粗,没有提拔过什么人,因此就把他麾下官职最高的副将给选了进来,以免开国最高功臣中在这里凑不齐,少了一人,而这个并非亲自提拔的樊褚亲信,就是巴洪青,他的传记是12人中最短的
“巴洪青,19岁从军,每战必与樊竺辅佐一世祖,先后征战十余年,屡立战功,一世祖与竺皆赞叹其才能,于是一世祖隧将其安排给樊竺为副,后跟随一世祖登山攀陷,跟随竺参与开国,创建新的文明,从始至终,忠心耿耿,战功赫赫。立国后,与褚去水下寻找阿戈尔,后与竺共同成为外交官,继续为褚之副手。”
虽然没有点明具体功勋,但从官职地位和一世祖赏识两件事来看,确实是屡立功勋,只不过可能都不是很大,或是一直只是副手
“想来也只有他了,其他人大概是没有可能,论资历和功勋,还有樊竺亲信的身份,都应该是他,毕竟从没听说过一世或二世时期有什么新的外交重要人物出现。”
比起外交部长,武威将军的位置更难寻觅,但介于这个职位曾经是樊竺,他是一世祖的亲信,小时候就认识,并且现如今的十四世的武威将军也是最重要的亲信,基本上可以推测这是个代表王信任的职位,因此最终诺伦也选择推测此时这个官职由和三世关系最好的亲信担任,才总算是结束了这场长达二十余年的探索
“等一下,你证据呢?”
泰伦斯听了一时感觉这个故事有些虎头蛇尾
“你要什么证据?为什么选择他们俩的证据?”
“不然呢,你要有足够的论据支持你的论点不是吗?”
诺伦听后,只感觉有些无奈
“我不是有推测的论据吗,你要真想要答案除非穿越回去,现在我选择的两人都是那个时间段都是没有明确官职记载的人,想来已经是在现有的资料下我们可以得出的最接近真相的记载了,除非有什么当时的人喊过他们的官职,只可惜我看遍了一世到三世的实录都没有找到这段时间拥有这两个官职的人分别是谁,所以才只能选择推测。”
“要不你查查看这俩人的家乡,找一下他们现在的后代,或者是墓碑,县志看看?”
诺伦听完,当场愣了一下
“你的思路比我还清晰啊,我都把这事忘了!”
说着,便拿出了当年探险时的记事本,开始慢慢的寻找起来,他可是亲自看遍了这片大地,寻找到了这片大地上所有的文字,因此在这里,自然也有粘贴上的,各个墓碑照片,以及下方含有注释的那一本
“阿戈尔外交部长巴洪青。”
“武威将军德鲁纳。”
最终得出的答案,很让人欣喜,与诺伦的推测一样,这可给了泰伦斯不小的震撼
“有两下子啊。”
“也得多亏你了,修订勘误又多了一个方向,之前把这事给忘了。”
诺伦不禁微笑了起来,这种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证明的感觉真的很舒服
“那岂不是修订时间又要加长了?你这书最终版啥时候才能出来啊···”
“两年,最多两年就能修订完整~”
诺伦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只不过目前还有一个坎,这个坎如果正常越过了,那就最多一年,这本6000万字,共146册的书籍就可以出世了!”
饶是泰伦斯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听到如此庞大的数字,也着实是吓了一跳,更别说,据他所知,这些全都是诺伦一人所写,为了保证文风的统一,经常是同伴搜集资料,而他负责书写,因此,这本书的注写,去除探险,也花了诺伦八万多个小时,他依靠笔记记载资料,随后把文字输入电脑,再到将电脑中的文字变成纸质的书籍,前前后后,已经40年了,这40年里,他没有一天在休息,如此毅力,怎能不让人感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