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鸡汤很美味,主要是食材好,农村散养的土鸡,都不用什么复杂的做法,只是简简单单的炖一下,锅里就漂起厚厚的一层油花。
佟小雅和秦岭不喜欢油腻,李昊、老胡和胖子却喜欢的不得了,三人把上面的一层鸡汤舀走,还往米饭中泡了一些,别提多美味了。
还有村中的大爷大妈送来的丝瓜,只是清炒一下,就能让人下两碗饭。
原本只准备要住个几天,哪知这边真的是太惬意了,随着温度下降,满山遍野的黄叶红叶把深秋染成彩色,秋高气爽,每天只是看看山景,就让人心旷神怡,佟小雅更不想走了。
只是不走也不行了,李昊老丈人来了。
老丈人的离职申请早早的就交了上去,九月初办理好了手续之后他就一直在家待着苦思经营之道,差点把自己想郁闷了也没想出该干点儿什么。最后实在是憋不住了,干脆也来了京城。
李昊再见到老丈人,发现原本精神头挺好的老丈人明显有些不对,偶尔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不知道该去哪该做什么。
佟母也早就发现佟父不对劲了,于是每天催着他出门逛逛,不管是逛公园,还是逛商场,哪怕和老头们聊聊天呢,也比憋闷在家里强。
只是佟父明显不太爱和一群老头老太太凑在一块,他自觉还年轻,和那些老人有代沟,感觉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回家看书呢。
人家老头老太太也不喜欢和他玩儿。
即便是教民歌的老师也是老师,佟父喜欢教育人,可人家老头老太太都接受了一辈子的各种教育了,读个书、看个电影、哪怕是电视节目都追求教育意义,还缺你那点儿?
李昊一看这不行啊,老头这是明显的退休综合症了,得给他找个事情做,或者培养个爱好。
………………………………………………
这天上午,佟父吃过饭后又在看书,李昊找了过来,开口就是:"爸,有个事儿需要你帮忙做一下。"
佟父听闻之后手不自觉的抖了一下,却还是强装镇定:"哦?啥事儿?"
"您对咱们国家的地方曲艺怎么看?"
"就是各种地方戏?"
"嗯呐,比如说豫剧、河北梆子、粤剧、黄梅戏、评剧,花鼓戏、秦腔、越剧、陕北说书,各地民歌……
除了有财政养着的京剧,你有没有了解过其他的曲艺如今的状况?"
佟父摇头:"别看我也是搞这一类的,却还从来没有系统了解过各地方戏的发展现状呢,怎么了?"
"唉……原本我也没有关注过,这不是前几天出去玩遇到了个爱好豫剧的大爷么?
听他说如今各地方戏发展的很不好,有些地方的剧团发不出工资,团里只能请大家自谋生路。
这还是大剧团呢,那些小剧团更惨,早就散了摊子改行了。"
"这么严重?"
"那可不,甚至比咱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现在大家都喜欢唱歌跳舞,就连广播说书都开始不流行了。
过去很多老的民俗文化原本就势弱,很多地方戏都是靠一部分从业人员的爱好才坚持了下来,这下可好,坚持也坚持不下去了。
恐怕要不了几年,大批的民俗文化就要失传,这可是我们文化领域的一大损失啊,真是让人着急。"
佟父不由得也紧张了,这可是自己做了半辈子的事业,尤其是想到自己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要面临失业的风险,这如何不让他心焦?
"这怎么行?这可怎么办啊?"
"您也知道,我不是有个娱乐公司么?还有VCD生产基地,我想着是不是把这些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保存下来,同时也是用新型的传媒形式推广出去。
说句实话,做这种事注定是没什么盈利的,甚至还得赔进去不少钱,可若是能让这些文化领域的从业者能有一份收入一解燃眉之急,最起码帮帮他们更好的融入新的工作和生活,我觉得这么做还是挺有意义的。
老丈人眼神越来越亮,一股浩然正气油然而生,顿时感觉正在谈论一场伟大的计划,整个人都仿佛是升华了。
"你需要我去做这件事是吧?毕竟注定不能盈利,需要控制一下成本,对不对?"
"爸,还得是您,一句话就点中了关键。是的,咱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不得省着点花么?
是这样,咱们可以帮各剧团,各剧种,各民歌,都免费录制下来,然后推到市场上。
这就是大比拼了,看谁的水平高,谁更受欢迎,谁的光盘就卖得多,谁就能挣的更多。咱们也能抽个发行费回回血,不至于全赔。"
老丈人一副我办事你放心的模样,拍着胸脯道:"放心,下午我就去找上级部门申请给予帮助,这是涉及文化传播的大好事儿,我一定会给你办好。"
"别急啊爸,这事儿你一个人去办得多费力?得忙活到啥时候?小雅过了年就到预产期了,结果您到时候跑去外地了,小雅不得骂死我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