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颢起身冷淡神色微缓,邀请叶阔:“令先生费神许久,先生留下同我一起用宵夜吧。”
叶阔欣然答应。
大燕从食盒取出夜宵放在二人面前,深更半夜若吃的太过油腻,肠胃难以消化,所以,顾霖为二人准备的夜宵不是大鱼大肉,而是送来两份守岁时要吃的饺子。
叶阔神情划过惊讶,而后很是舒适地用完热气腾腾的饺子,乘着浑身的温热走回自己住的院子。
翌日,天明。
顾霖和郑颢正在用朝食时,一位士兵上门请郑大人前往军营商议要事。
此时正值年节,也未有北蛮来犯的消息,镇北侯请郑颢前去是有何事要商议?
顾霖心下有所猜测却不确定。
面对年轻哥儿看向自己略带担忧的目光,郑颢神色不变,伸手覆盖在对方手背上:“商队卖出精盐所赚取的银钱还未给顾叔看过,待会儿回来后,我再拿给顾叔看。”
知道对方不想让自己担心,顾霖脸上露出浅笑:“我让人备了年礼,你带上送给军中同袍。”
郑颢点头答应,没有骑马,带着满车的年礼来到军营。
一进军营,还没来得及将年礼送出去,郑颢就被守在大门的田糠请去。
田糠上前:“郑大人您可算来了,侯爷一早就在找您,您快跟我走。”
田糠不是坐的住的性子,在帐里见侯爷不同以往,好似很是焦急的模样,便起身到军营门口接郑监军。
“有劳田将军了。”
郑颢一边说一边跟着田糠的步伐来到镇北侯的营帐,一进去,他就看见帐内不止有镇北侯,还有其他将领。
见他来了后,赶在他行礼前,坐在上首的镇北侯道:“郑大人不必多礼,本侯有要事宣布,郑大人先入座。”
没有多礼,郑颢依言落座。
见人都到齐后,镇北侯鹰目扫向下方众将领道:“今早,本侯接到太子密信,言三皇子假传圣旨意图篡位,太子密信命本侯率领大军归京平定叛乱!”
此话一落,帐内将领大惊失色,议论纷纷。
建安帝驾崩一事,三皇子和太子瞒得很紧生怕地方知晓后动乱,即便三皇子掌握禁军,太子处于劣势也不敢将此则消息公之于众,而是选择给自己信任的忠臣良将传来密信。
其他将领迷茫讨论时,李修上前,神色肃穆对镇北侯道:“侯爷,陛下驾崩之事绝不能让北蛮知晓。”
平进语气冷漠却直击要害:“镇北军首要义务是守卫边疆要塞,抵御外敌侵略,绝不能轻率调动兵力回京。”
北蛮本就对大乾虎视眈眈,一旦镇北侯调兵回京,边塞守卫减弱,北蛮必定会趁此进攻。
镇北侯也知晓这点,他抬眼看向众人:“京中不宜动乱过久,若是太子和三皇子一直对峙下去,久久未有胜负,大乾便要腹背受敌。”
对于三皇子是否手持假诏篡位,镇北侯并不关心,他在意的是大乾能否稳定安全,如果太子和三皇子能在几日内决一胜负,镇北侯不会插手,但看目前形势,三皇子杀不了太子,太子也奈何不了三皇子。
这样下去,大乾迟早会乱。
镇北侯做下决定:“国不可一日无君,本侯午后便带兵归京平叛。”
“侯爷不可!”
“侯爷万万不可啊!”
“侯爷您走了,若是北蛮忽然进攻怎么办?”
镇北侯话一出,帐中将领纷纷出言劝阻。
他们不是不明白皇位空悬的危害,但更清楚镇北侯率兵离开后有可能带来的后果。
田糠急色开口:“京中动乱何至于让侯爷亲自前往,末将愿率兵前往助太子殿下平定叛乱!”
他一开口,其余将领纷纷出声。
镇北侯抬手,所有人停下声音。
他看向众人目光坚毅道:“此次进京平乱,本侯需得持陛下赐下的宝剑前往,无人能代本侯前去。”
武将大多数神经粗大,无法理解镇北侯言下之意。
唯数不多的儒将谋士正皱紧眉头沉思,如果侯爷带兵进京,他们该如何预防北蛮。
青年监军开口为镇北侯解困:“此次进京平叛,如果不是由侯爷亲自前往,其他将领很有可能被三皇子定为叛将。”
田糠等将领转头,目光落在青年监军身上。
郑颢:“侯爷手握陛下赐下的宝剑,可斩乱臣贼子,此行非侯爷前去叛乱难平。”
听了青年监军的解释,田糠转目看向镇北侯,见对方没有否认便知道郑大人说的是真的了。
见将领们一个个闭口不言接受事实的表情,镇北侯不再耽误时间。
他对众人道:“此次回京平乱,本侯带五万士兵,待本侯离开后,镇北军交给郑大人和平将军掌管,本侯不在的日子,尔等以他们二人之令为命,可知?”
平进跟在侯爷身边多年战功赫赫,以往侯爷短暂离开军营时,也是对方掌管镇北军,所以帐中将领没有意见。
对于郑大人,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他们早就消除了对对方的敌视,且郑大人虽身为监军,却从未盲目插手军中事务,还提出过好几个有利于镇北军的建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