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本科生课程介绍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且实用的研究技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索学前教育现象、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开篇先为学生搭建起关于学前教育研究的整体认知框架。详细阐述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明白学前教育研究是为了揭示学前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改进学前教育实践,推动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同时,介绍学前教育研究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紧接着,课程深入讲解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规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学前教育研究中遵循伦理原则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更涉及对学前儿童及相关利益者权益的保护。课程会详细介绍诸如尊重儿童的尊严与权利、保护儿童的隐私、确保研究过程对儿童无害等伦理准则,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在研究的各个环节贯彻这些准则。例如,在涉及儿童的研究中,如何获得家长和相关机构的知情同意,如何避免因研究活动给儿童带来心理或身体上的不适等。
在研究设计部分,课程会全面介绍各种研究类型及其适用场景。对于定量研究,详细讲解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以实验研究为例,学生将学习如何提出研究假设、控制实验变量、选择实验设计类型(如单组前后测设计、实验组与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等)以及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调查研究方面,学生将掌握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技巧、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以及如何运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会深入介绍观察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在观察法方面,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观察(如自然观察、参与观察、结构观察等)及其适用情境,掌握如何制定观察计划、记录观察结果以及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访谈法部分,学生将学习访谈的准备工作、提问技巧、访谈记录与资料整理方法等,了解如何通过与学前儿童、教师、家长等相关人员的访谈获取深入、丰富的信息。案例研究法则注重培养学生对单个或多个学前教育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能力,包括案例的选择、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以及如何从案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和启示。
混合研究方法作为融合定量与定性研究优势的方法,课程也会进行专门介绍。学生将了解在何种情况下适合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在研究过程中合理设计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方式,如顺序式设计(先定量后定性或先定性后定量)、并行式设计等,从而更全面、深入地探究学前教育问题。
数据收集与分析是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课程会针对不同研究方法所收集的数据类型,介绍相应的分析方法。对于定量数据,学生将学习描述统计(如平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的计算与应用)和推断统计(如 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运用统计软件(如 SPSS)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定性数据,学生将学习编码、分类、主题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文字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信息和规律。同时,课程会强调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报告撰写是课程的重要输出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撰写规范的学前教育研究报告,包括标题、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等部分的撰写要求和技巧。通过实际的报告范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特点,掌握如何清晰、准确地呈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在报告中对研究的局限性进行反思和讨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此外,课程还会关注学前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介绍当前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如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如大数据技术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等,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紧跟学前教育研究的时代步伐。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本科生教材内容拓展
一、研究方法的深化与细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