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3 章 郑板桥竹石图疑云
陈轩刚结束玄山鉴宝联盟的筹备会议,手机便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山东民间藏家李老的号码。按下接听键,李老带着颤音的焦急声音立刻传来:“陈老师,您可一定要救救急!我上个月在济南古玩市场收的那幅‘清代郑板桥竹石图’,昨天请京城来的专家掌眼,对方捏着画轴边缘看了半钟头,说...说大概率是高仿品!”
陈轩指尖顿了顿,先稳下李老的情绪:“李老您别慌,仿品也分三六九等,说不定是专家看走眼了。您现在在哪儿?我在联盟临时办公点,两小时后咱们碰面,我用玄鉴镜仔细验验。”
挂断电话,正在整理紫外检测仪的小林凑过来,手里还捏着本泛黄的《历代书画造假考》:“轩哥,郑板桥的画仿起来这么容易吗?我前几天看这本书,说他的‘乱石铺街体’书法,笔画粗细错落得跟真石头铺路似的,造假的人很难抓准那个劲儿啊。”
陈轩拿起桌上的鹿皮绒,慢慢擦拭玄鉴镜的镜片:“难仿不代表没人敢仿。近几年南方有个造假团伙,专门收清代的老宣纸,用矿物颜料调出来的墨色,连氧化程度都能仿个七八分。上次我在苏州见了幅仿郑板桥的‘兰石图’,若不是右下角的印章少了道细纹,连我都差点看走眼。”
话音刚落,办公点的玻璃门被推开,李老提着个紫檀木画盒快步走进来,额角还沾着汗:“陈老师,我紧赶慢赶总算到了。这画我收的时候,卖家说祖上是光绪年间的举人,这画是郑板桥亲手送的,我当时看墨色厚重,竹节的笔法也苍劲,就没多怀疑...”
陈轩接过画盒,放在铺着锦缎的桌上,轻轻打开盒盖。一幅长约三尺的宣纸画映入眼帘,画面上几竿翠竹挺拔,竹下几块怪石嶙峋,右上角题着“删尽繁枝留劲节,画风沐雨见精神”的诗句,落款是“板桥郑燮”,旁边盖着两方朱红印章。
他没急着用玄鉴镜,而是先凑近画纸,指尖轻轻拂过画面边缘——老宣纸的纤维粗糙,触感带着岁月的温润,可当他摸到怪石的阴影处时,眉头微微皱起:“李老,您看这儿。”
李老凑过来,顺着陈轩指的方向看去:“这儿怎么了?墨色不是挺均匀的吗?”
“是均匀,但太均匀了。”陈轩拿出放大镜,对准阴影处,“郑板桥画石头,喜欢用‘破墨法’,墨色会有自然的晕染,边缘会带着点‘飞白’。但你看这幅画,阴影处的墨色跟涂上去似的,连一点晕开的痕迹都没有,这不是他的笔法。”
说着,他拿起玄鉴镜,打开侧面的紫外灯。紫色的光线洒在画纸上,原本看似自然的墨色,瞬间透出了细微的荧光——老墨经过百年氧化,不会有荧光反应,只有现代仿造时用的化学胶矾,才会在紫外线下显形。
李老看着那抹荧光,脸色瞬间白了:“这么说...这真的是仿品?我...我当时花了八十万收的啊!”
陈轩关掉紫外灯,拍了拍李老的肩膀:“您先别慌。虽然是仿品,但这仿造的手艺也算顶尖,用料都是老的,市场价大概能值个三五万,不算血本无归。而且我知道那个造假团伙的线索,上次联盟跟文物局合作,已经盯上他们了,说不定能帮您把钱追回来一部分。”
李老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画纸,眼神里满是惋惜:“早知道我当时就该先请您看看...现在想想,卖家当时催着我交钱,说还有人盯着这幅画,我就该多留个心眼。”
陈轩将画小心卷好,放回画盒:“鉴宝这行,最忌‘贪’和‘急’。下次再遇到喜欢的藏品,先别急着下手,多请几个人掌眼,尤其是这种名家字画,细节里藏的门道,比表面的笔法还重要。”
李老点点头,接过画盒:“多亏了陈老师,不然我还被蒙在鼓里。您放心,下次我肯定听您的,绝不冲动了。”
陈轩送李老到门口,看着他的车驶远,才转身回到桌前。小林拿着刚才那本《历代书画造假考》,皱着眉说:“轩哥,这些造假的也太嚣张了,连郑板桥的画都敢仿,就不怕被查吗?”
“怕,但利欲熏心啊。”陈轩靠在椅背上,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一幅高仿的名家字画,能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总有不怕死的人愿意冒这个险。不过没关系,咱们联盟成立的目的,就是帮藏家辨真假、防骗局,只要咱们多守住一道关,就能少一个像李老这样的受害者。”
正说着,他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文物局的张科长打来的。按下接听键,张科长的声音带着几分急促:“陈轩,上次咱们盯的那个南方造假团伙,最近好像要在杭州出货,据说这次仿的是文徵明的‘山水图’,你有没有时间跟我们一起去看看?”
陈轩眼神一凛,拿起椅背上的外套:“有时间!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一早,在文物局门口集合。”
“好,我准时到。”挂断电话,陈轩看着桌上的玄鉴镜,嘴角勾起一抹坚定的弧度——不管造假团伙多狡猾,只要有他在,就绝不会让这些假文物坑害更多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