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也提出自己的建议:“生产流程要再次进行革命性的优化了,咱们可以借助一些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呀,看看哪些工序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对工人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也要进一步完善,除了分组竞赛、奖励优秀员工这些常规手段,咱们可以设立一些长期的、高额的奖励项目,比如完成这个订单后,给表现突出的员工发放丰厚的奖金、提供晋升机会等等,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呀。”
杨燕说:“物流运输这块更是重中之重呀,这么大的订单量,咱们得和全球顶尖的物流公司合作,而且要提前规划好运输路线、制定详细的运输时间表,确保货物能按时、分批、安全地运出去。我去联系几家大型的国际物流集团,和他们商讨合作方案,争取拿到最优惠的价格和最好的服务呀。”
杨悦听了大家的建议,心里虽然依旧沉甸甸的,但也多了几分决心,她看着大家,充满信心地说:“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建设性,这确实是咱们破局的方向呀。那咱们就按照这些思路,一项一项去落实,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我这边会再次和国外客户沟通,把咱们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咱们为了完成订单所做的努力和计划都详细地跟他们说一说,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些支持,比如预付款项、放宽一些质量检验标准之类的呀,毕竟这么大的订单,双方都得互相理解、互相协作嘛。”
于是,整个工作室又开启了一场更为紧张、更为艰难的筹备大战。
杨瑶带着采购小组,马不停蹄地奔赴世界各地的原材料产地,他们先后考察了东南亚的丝绸产地、非洲的木雕原料产地、欧洲的陶瓷原料产区等等,与众多供应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谈判。有时候,为了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和合适的供货量,他们需要在当地连续待上好几天,反复沟通协商。
有一次,杨瑶在东南亚和一家丝绸供应商谈判陷入僵局,对方对价格咬得很死,不肯让步。杨瑶心急如焚,她诚恳地对供应商说:“老板,您看啊,我们这次的订单量非常大,如果您能在价格上稍微给我们让一点,以后我们长期合作,这对您来说也是个稳定的大客户呀,而且我们现在时间紧迫,真的很需要您的支持呀。”
供应商犹豫了一下,说道:“杨女士,我理解你们的难处,可我们这边成本也很高呀,这个价格已经是最低了,实在没办法再降了呀。”
杨瑶想了想,说道:“那这样吧,老板,我们可以先签订一个长期合作意向书,这次您在价格上给我们优惠一点,我们保证后续的订单量只增不减,而且我们可以帮您在我们的市场上做一些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您这里优质的丝绸呀,这对咱们双方来说都是好事儿呀。”
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供应商终于被杨瑶的诚意打动,答应了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并会全力保障供货量。杨瑶赶忙给杨悦打电话汇报这个好消息:“悦悦,丝绸这边的原材料终于谈妥了呀,价格降下来了一些,供货量也能保证了,不过后续咱们还得持续跟进呢。”
杨悦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瑶瑶,你太棒了呀,辛苦你了,这可真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呢,你们在外面也要注意安全,有什么情况随时跟我说呀。”
杨涛这边也没闲着,他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了多个国内外有手艺传承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亲自前往洽谈合作建厂的事宜。在国内的一个偏远山区,那里有着悠久的手工编织传统,杨涛向当地的村长和手工艺人们详细介绍了工作室的情况和这次的订单需求,并且承诺会给当地带来技术培训、就业机会以及经济发展。
村长听了很是心动,说道:“杨老板呀,咱们这儿的村民们手艺都不错,就是愁没有大的销路呀,要是能和你们合作,那可是再好不过的事儿了,不过咱们这条件有限,建厂的话,基础设施这些方面还得靠你们帮忙呀。”
杨涛笑着说:“村长,您放心吧,这些我们都会负责的,咱们是合作共赢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把这次的订单完成好,以后咱们的合作肯定会越来越多,大家的日子也都会越过越红火呀。”
经过多轮沟通协商,终于和这个山区以及其他几个地方达成了合作建厂的意向,开始着手筹备建厂、招聘工人以及培训等各项工作。
杨彦则带领技术团队,深入研究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在工艺品制作中的应用,他们联系了多家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设备,对一些简单重复的工序进行了自动化改造。经过测试,发现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
杨彦兴奋地向杨悦展示新的生产流程:“悦悦,你看,有了这些自动化设备的助力,咱们每个工人操控机器完成的工作量比纯手工的时候翻了好几番呢,而且产品质量还更稳定了,这可给咱们完成订单增添了不少信心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