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三竿,春雾消散。
刘禅刚走出寝殿,就看到一个黑色布包朝自己飞来。他体内禹王诀飞速运转,堪堪躲过这突如其来的一击。
布包没有击中刘禅,却砸中他身后的小黄门,一团五颜六色的粉末瞬间散开,将那小黄门染成了彩色。
“你是个坏人!”一道稚嫩而又愤怒的声音响起,紧接着拔腿就跑。
刘禅这才认出那位肇事的熊孩子,正是诸葛亮。
“想跑?”刘禅疾冲过去,就将他提了起来。
“放开我,你这个好色之徒,欺负我姊姊。”
刘禅这才明白,眼前这位小舅子是为昨夜之事,前来寻仇的。
“小孩子懂什么,这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刘禅随即将他放下。
纳诸葛姐妹入宫一事,确实有些操之过急,但也让刘禅和诸葛氏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本王与你姊姊之事,发乎情,止于礼,又何来好色之说。”
“我不要做外戚,外戚都是坏人。”
刘禅这才明白,原来诸葛亮这孩子在意这个。
虽说汉朝跋扈专权的外戚多了去了,但也有不少贤臣。小孩子才分好坏,成年人只看结果。
“好坏由心,谁说外戚只能是坏人,难道你没读过封狼居胥的卫青、霍去病。”刘禅拉起小诸葛亮,循循善诱道。
“本王看你骨骼清奇,以后定然是一位流芳千古的大贤臣,又何必拘泥于外戚的身份?”
“真的?”小诸葛亮将信将疑。
“孤何时骗过你?”
“艾崖村……”
“哈哈,那次是个意外。”
就在两人争论之际,长廊上,迎面走来一人,朝刘禅禀报道:“殿下,诸位府君都在太极殿等您。
“好,本王知晓。”
“本王还有要事,就不陪你玩了。”
刘禅转而拍拍诸葛亮的肩膀,一番勉励道:“去吧,记得勤读笃学,你以后定能成为像管仲、乐毅那样的大才。”
诸葛亮毕竟是小孩子心性,被夸了一顿,怒意全消,再看刘禅这位姐夫,倒也没有之前那么碍眼了。
诸葛姐妹看到这一幕,也相视一笑,两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随后,刘禅来到太极殿。
今日太后召集诸臣,是商讨发兵洛阳的一些具体事宜。
虽然如今刘禅在青州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但碍于他的身份,他并不能在青州就藩开府。
因为那属于僭越,除非他加九锡,称齐王。
正所谓名不正,而言不顺。刘禅的封地在弘农郡,青州的许多事情只能假借他老娘——何太后的名义。
太极殿东堂。
左边是一众武将,魏延、太史慈、管亥、桥蕤、关羽、张飞、赵云,牵招。
牵招是刘备的铁哥们,又是何氏余部。他安葬师傅之后,便来到青州,被刘禅任命其为骑都尉。
右侧是一众文臣、谋士,其中以卢植、贾诩、荀攸三人为首,其后是各郡太守如孔融、陆康、荀彧、刘备、华歆、管宁等人。
大殿之上,何太后临朝理政,刘禅只能跟诸位大臣一样站在殿下。
不过,在诸臣心中,却不敢对这位少年有半分的轻视。
战平原,平北海,席卷青州,这可都是眼前这位少年浴血奋战,真刀真枪拼出来的。这还是他们所认识的,那位散养于民间,举止少威仪的弘农王吗?
众人只觉得一阵陌生,又仿佛看到了昔日光武帝的身影,因此对汉室再兴,也多了些期盼。
“太后诏令:由弘农王兼任骠骑将军,封卢植为西中郎将,荀攸为后军师,率军五万西征洛阳。”
原本何太后不同意刘禅亲征,但考虑到董卓的前车之鉴,最终她还是决定把兵权交到儿子手上,要更加放心一些。
汉朝太后的权力极大,刘禅想封什么官,只需知会他便宜老娘一声,就能名正言顺。
何太后甚至想让刘禅在青州称帝,以对抗洛阳。只因刘禅坚决拒绝,而且卢植等人也不支持,才悻悻作罢。
在刘禅看来,乱世将起,缓称帝才是上策。
除了贾诩、桥蕤留守青州,其余诸将皆随刘禅西征。
临淄西门,大军开拔。
“殿下,等等!”
“钜子何事?”
刘禅回首看见墨家钜子田稷正匆忙赶来,他身后的马车上似乎还装了不少货物。
“这是……?”刘禅心中不解。
“这些是刚打造的新式马鞍,献与殿下!”田稷说完,还牵着坐骑在弘农王面前展示一番。
“这些跟普通的马鞍有什么区别?”刘禅粗略一看,并没有发现其中不同。
“殿下请看。”田稷指向马鞍两侧的马镫。“这种高桥马鞍两侧都有马镫,而普通马鞍只有一侧有马镫。两者相比而言,双马镫更利于操控。”
马镫在汉朝已经开始普及,只是大部分都以绳索、布料、木板制成的,非常不耐用。而墨家钜子田稷拿出来的金属双马镫,不仅解决耐用性的问题,更是大大提高实用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