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道教中,善恶的评判和因果的循环是更为严谨和全面的。恶业既成,便需以实际的善举和漫长的修行来消解,而不是简单地依靠‘立地成佛’这种瞬间的转变。我刚才的表述有所欠缺,没有将这其中的区别阐述清楚,还望宗主恕罪。我坚定地认为,只有遵循道教所讲的自然规律和因果法则,才是真正的顺应天道。”
晋常远:“晋宴风,以后教徒弟,话要说清楚,你徒弟连如何成佛都不知道。”
晋宴风点点头,“知道了。”
晋常远,“云清,今天我给你讲讲如何成佛,佛家有教无类,无需天赋灵根,只要有佛性,何为佛性乃是对世间万物皆怀悲悯、洞察众生皆苦且能感同身受的觉悟 ,怀着一颗向善的慈悲之心就能被西天接纳。成佛呢?需要照见五蕴皆空达到 超脱对物质、感受、认知、行为和意识的执着 ,破除我执与法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明了世间一切皆为虚幻,不被尘世的贪嗔痴所扰,内心如如不动,于万般苦难中仍能以大慈大悲之心普度众生 ,如此方能成就佛果 。”
云清:“所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被西天接纳,也不是成佛呀。”
晋常远:“你想成仙容易吗?轻而易举就能得个被西天接纳的机会,这还不好?我们道教式微,多少弟子夙兴夜寐,为求长生、悟大道穷尽心力,却受限于天赋机缘,难以得偿所愿。反观佛教,普度众生,广纳信众,无论出身、天赋,只要一心向佛,皆可入门。如今寺庙林立,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们诚心礼佛,期冀超脱轮回之苦。而我们道观,门可罗雀,弟子寥寥,传承之艰,如履薄冰。
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虽非即刻成就佛果,却给了迷途之人回头的希望,此等包容接纳,正是佛教兴盛之因。但我们道教,有我们坚守的教义,有我们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认知。我们崇尚顺应自然,追求与天地合一,这份精神内涵,绝不能因道教式微而有丝毫动摇。
如今世道变迁,我们更应在坚守教义的基础上,思索如何将道教的智慧与精神更好地传播出去,让世人知晓,顺应自然、修心养性、积善成德,同样是一条通往超脱之境的光明大道。切不可盲目效仿,失了本心,忘了我们道教的根本所在。”
云清神色认真,郑重点头回应:“宗主,但是要始终保有一颗纯净的悲悯之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世间诸多诱惑与繁杂之事,很容易蒙蔽本心。”
晋宴风微微侧身,目光温和地看向云清,耐心教诲道:“清儿,这世间心怀善念,却在行为上铸下恶事的人不在少数。善念固然十分可贵,但它绝非衡量功德的根本。真正能够积累功德的,是实实在在的善行。仅仅一字之差,付诸行动与否,结果便是天差地别。”
晋常远听闻,微微眯起双眼,目光深邃地看向云清,抛出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倘若有人,虽心怀善念,却深陷孽海,在无边的罪恶与痛苦中挣扎,此刻要你以一身修行积累的功德去搭救,你当如何抉择?”
云清毫不犹豫,声音坚定,掷地有声地回答:“我会坚守宗门教义,绝不干涉成人因果,更不会替他人承担恶业。”
晋宴风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轻轻点头,看向云清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
然而,晋常远并未就此罢休,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云清,语气陡然加重:“那如果是你挚爱之人呢?倘若,这个人是晋宴风,你又会怎么做?”
刹那间,空气仿佛凝固,两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云清身上。云清几乎没有丝毫犹豫,脱口而出:“我救。”声音虽然不大,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然。
晋常远听闻,无奈地叹了口气,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而晋宴风,内心既因云清毫不犹豫的回答而感到甜蜜温暖,又有些不安,他轻咳一声,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一些:“到时候还是听我的,记得谨遵师命。”
云清却倔强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认真说道:“如果师父有事,那我一定要救他。”
晋常远看着眼前这一幕,在心底暗自思忖,只希望云清未来能有足够的能力,与白莲,有一争之力 ,不然,师徒俩的未来,怕是要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 。
晋常远神色凝重,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就算要救你师父,也要顺应天道,不要逆天而行。记住,天道昭昭,容不得半点亵渎。倘若你师父所作所为违背了道教正统,即便他是我亲儿子,我都不会管他!”
晋宴风微微颔首,目光柔和却又带着几分期许看向云清,语重心长地补充道:“清儿,入我道门,尊师重道,更要尊道守义 。道是我们修行的根本,义是我们行事的准则。为师自然知晓你对我的心意,但万不可为了我,迷失在道途之中。若有一日,我真的犯下不可饶恕之错,背离了这天地正道,你也当坚守本心,不要因私情而误了大道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